庆城县博物馆举办《丝路沿线的佛教艺术》讲座
2025年5月14日,《与谁同行•千年丝路》崆峒陇东行团队走入庆城县博物馆,与历史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深度“对话”。团队学员沿着博物馆的展陈脉络,依次参观了“墓志碑碣”“唐韵胡风”“庆风弘化”等主题展览,沉浸式感受着中华文明的千年积淀,不时就文物背后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及文化交流意义提问,与讲解员展开深入互动。
参观结束后庆城县博物馆特邀团队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研究员、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杜斗成教授,举办了题为《丝路沿线的佛教艺术》的学术讲座。讲座在博物馆会议室举行,《与谁同行•千年丝路》团队学员、庆城县博物馆与华池县博物馆干部职工参加了讲座。
杜斗成教授以其渊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阅历,围绕丝路沿线佛造像艺术风格展开深入解读,着重聚焦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佛教造像艺术的嬗变。如体态比例,改革前多保留西域犍陀罗艺术的修长挺拔之感,改革后则逐渐融入中原“秀骨清像”的审美特质,面部轮廓更趋圆润柔和,服饰线条由贴体写实转向宽袍大袖的汉式风格。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石窟壁画的题材选择,如改革前以佛本生故事为主的异域叙事,到改革后增加儒家伦理元素的本土化表达,揭示佛教艺术在传播中对中原文化的吸纳与重构。
讲座尾声,台湾大华严寺导师海云继梦法师聚焦中华文明起源议题,深入阐述其对西王母文化的研究成果。他从文献记载、考古发现的互证角度,探讨西王母形象的演变及其所蕴含的早期宗教观念、社会结构特征,为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视角。
此次学术讲座的举办,为文博工作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交流平台。庆城县博物馆及华池县博物馆的干部职工纷纷表示,通过聆听讲座,拓宽了自身在佛教艺术领域的知识面,有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挖掘、展示和传承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博物馆的文化服务水平,让更多的人了解丝路文化的魅力。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