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怀版
  • 无障碍
  • 政务微信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信息>社会事业>科技>详细内容

庆城县:集聚农业资源禀赋,持续推进“强科技”行动

来源:庆城县农业农村局 作者:张乾中 发布时间:2023-06-29 14:56:10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庆城县深入实施农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省市强科技行动决策部署,坚持“三新一高”总要求和强科技引领总基调,集聚有限农业资源,凝练关键任务,增强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强化农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农业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科技改革举措落地,促进全县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融合,支撑引领全县农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9910b1ea6f3141c98b01bc07cb628d73.jpg

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依托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科研力量,提升和改造苹果新品种新技术实验研究设施,改造实验室排水系统,购买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土壤张力计、万能高速粉碎机、植物粉碎机、糖酸一体机、高速冷冻离心机、单道移液器实验仪器等试验设备,以保证驻站研究生在实验室能完成基础的实验研究,提升了试验研究能力。截至目前,完成瑞阳、瑞雪和瑞香红等新品种推广近3000亩,建设苹果病虫害专业化绿色防控点8个、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点7处、病虫害监测点2处、苹果安全质量检测点3个,全力实施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苹果)6大工程19个项目。依托奥群牧业现代肉羊“繁育推”一体化产业园和埃克森肉牛基地建设,采购肉羊人工授精器械51 台套,在奥群、昇旺合作社、雪鹏合作社、鸿富腾盛塬合作社等12个肉羊合作社设立授精点开展工作,培育澳白肉用新品种。2022年人工授精改良5200只,受胎率达到90%以上,繁活良种羔羊7500只。

统筹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实现行业资源配置。全面加强县内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布局,引导畜牧业部门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配置,围绕农业重点优势产业加强行业领军农业企业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增强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和服务全县农业经济社会必要支持,改善科研、生产和生活条件,增强县域科技创新能力。依托中盛公司湖羊纯种繁育、育肥、加工、销售、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产业链条,不断鼓励支持庆城县中盛公司逐年扩大湖羊养殖规模,并不断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研究所技术合作力度,使其饲养量达到5万只以上,带动全县养殖场(户)健康持续发展。依托奥群牧业,培育壮大 “育繁推”良繁体系,加大与兰大、甘农大等高校专家技术团队支持,构建政企校多方合作运营模式。培育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尾脂沉积少,适合规模化舍饲的奥白肉羊新品种。利用大洋洲白、杜泊等种公羊,开展二元杂交,推广三元经济杂交,生产优质商品肉羊。依托桐川镇特色养牛小镇,与甘肃农业大学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建立庆城县肉牛产业提质增效科技支撑专家工作站、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能力提升实训基地,筹建庆城县肉牛研发中心、博士工作室和肉牛人工授精点,开展养殖、防疫等10项新技术合作,提升养殖科技含量,为推动全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提升现代农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农业领域应用。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以种质资源保护为基础,以供种安全为底线,以种业企业为主体,以净化市场为保障,坚持“保种、育种、制种、引种、管种”齐抓,引进推广新优品种,优化品种布局,健全良种繁育体系,为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截至目前,已征集农作物种质资源品种共计71份,向国家种质资源库提交种质资源品种30份圆满完成品种征集任务,对庆阳酒谷、庆阳黑扁豆、野生大豆等地方特色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和利用,积极改善繁殖条件,建立动态的品种资源保护机制,不断提高品种的经济价值,调整养殖结构,开展绿色和无公害产品认证,打造品牌效益。依托庆城苹果试验站开展以抗重茬砧木青砧1号和新优品种瑞阳、瑞雪、玉华早富、爱妃、瑞香红等不同品种的砧穗组合试验,选出适合当地发展最优抗重茬砧穗组合并推广发展,保证产业可持续发展。依托甘肃鹏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围绕“三元双向”循环发展模式,建设驿马食用菌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1处,已建成食用菌生产大棚239栋,种植品种主要为香菇808,生产菌棒136万棒,生产鲜菇556.04吨,实现产值670.4万元。引进示范推广小麦、玉米、大豆、高粱、油菜等粮油新品种31个,引进蔬菜3类8个品种,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全县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全县百名农技人员共下沉驻点人员100名,累计下沉人数达到3000人次以上,开展技术服务110次以上,开展技术培训92期,培训群众1406余人,印发宣传资料5000多份,现场解决群众问题60多次。

着力提升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发挥特色人才优势。全面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筑牢现代农业发展的根基,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的智力基础,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动力引擎,着力在农村基层人才“引、育、管、用”上下功夫,全链条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按照个人自愿、择优筛选、组织把关的原则做好回引工作,累计回引1000多名致富带头人、外出经商和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同时依托苹果试验示范站、奥群产业园、中盛公司、卅铺玄马赤城蔬菜基地,累计聘请省市级以上专家10多人,引进本科以上专业对口大学生20人以上,加强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外聘和引进工作力度。组建农业人才科技工作室3个,主要以高级以上职称专家为领军人物,分别在苹果、草畜、种植对农业行业中低级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对三”的精准“传帮带”模式进行培育。目前,全县农业专业技术人员50岁以下干部占比80%以上,40岁以下占比77%;本科以上学历科级干部占比90%以上,基本涵盖计算机、经济管理、法律、农学、环境资源、农业机械化、畜牧兽医、植物保护等专业。通过对专业人员的按需实用,提高专业人员工作积极性,对农业科技化提高智力支撑,储备了科技人员丰富的科技经验,实现了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用人特点。

终审:贺 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