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县多策并施,绘就农业农村生态环保新画卷
近年来,庆城县将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一系列精准有力的举措,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绿色动力。
农药化肥减量:精准施策,厚植绿色生产底蕴。庆城县紧握农药化肥减量这一农业绿色发展的“牛鼻子”,全方位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太阳能杀虫灯如忠诚卫士般林立田间,巧妙诱捕害虫;天敌昆虫被科学释放,以自然之力守护庄稼,有效削减化学农药使用量。同时,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依据土壤养分与作物需肥规律精准发力,提升肥料利用率。2025年,累计发放10000份施肥建议卡、1000份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完成103个土壤样本检测,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85万亩,技术覆盖率跃升至90.6%,化肥利用率提升至43.04%。此外,大力实施科学用药增效行动,构建完善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广泛推广高效低毒农药与先进植保器械,绿色防控面积达56.953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7.3%。
秸秆尾菜利用:变废为宝,探寻循环利用路径。面对秸秆与尾菜处置难题,庆城县积极探索资源化利用新路径,化“废”为“宝”。一方面,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让秸秆回归土地,滋养农田;另一方面,积极引入企业开展综合利用,并健全收储运体系。2025年,秸秆资源化利用量预计突破18万吨。针对尾菜,庆城县建设专门处理厂,积极推广堆沤肥及直接还田技术,2025年尾菜处理利用率达55.84%。这不仅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更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绿色肥料,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畜禽粪污治理:生态养殖,构建绿色循环模式。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庆城县生态养殖的关键环节。积极引导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处理设施,通过干湿分离、沼气发酵等技术,将畜禽粪污转化为清洁能源与有机肥。针对散养户,建立集中收集点,完善收集处理体系,实现规模化养殖场设施全覆盖。2025年,全县粪污产生总量59.16万吨,资源化利用49.15万吨,利用率高达83.07%,成功构建起养殖与种植相互促进的绿色循环模式,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农膜污染防治:协同联控,筑牢白色污染防线。庆城县强化多部门协同合作,对农膜违法违规行为形成高压打击态势。大力推进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积极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与全生物降解地膜。合理优化回收网点布局,明确企业回收责任,构建完善的回收网络。2025年,废旧农膜回收处置率达88.02%,有效筑牢白色污染防线,守护农村生态环境。
人居环境整治:内外兼修,展现乡村宜人风貌。庆城县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内外兼修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全面清理垃圾杂物,整治乱堆乱放,让乡村环境焕然一新。同时,加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污水治理体系。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升村民环保意识,形成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此外,启动农业农村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聚焦尾菜秸秆乱堆、农药包装物丢弃等问题,建立排查台账,全面整改,显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展现乡村宜人新风貌。
庆城县通过这一系列有力举措,在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工作中成效斐然,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下一步,庆城县将继续坚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创新探索,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保成果,为乡村振兴描绘更加绚丽的绿色篇章。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