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联村联户载体务求为民富民实效
庆城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六盘山片区重点县之一,贫困面较大,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在这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载体,真正使广大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三农”发展上台阶、扶贫开发见实效、基层基础更牢固、社会建设更和谐,全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一、抓宣传,重引导,确保群众响应好
在宣传过程中,我们要求全县帮联干部努力做到“三注重”,一要注重思想互融。要求帮联干部从思想交流入手,找准贫困的思想根源,引导贫困村的干部和贫困户解放思想,改变思维,找回自信,达到心明眼亮、豁然开朗的效果。二要注重感情互结。作为干部,应当事事关心群众,处处替群众着想,考虑群众的接受能力,尊重群众意见,与群众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战斗在一起,沟通感情,同谋发展。三要注重携手互动。要引导贫困户自己首先动起来,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致富”,变“被动等救济”为“主动谋出路”,防止一头热一头冷、互不认同的现象发生。
二、抓措施,定方案,确保路子选得准
一是调查走访,了解实情。要继续推广“干部夜访”、“平安夜话”、“发展夜谈”和“八访四问三宣传”活动,走百姓所走的路,干百姓所干的活,吃百姓所吃的饭,想百姓所想的事,深切感知百姓衣食冷暖,深度探求改变现状的可行路径。二是寻求症结,制定方案。不仅走访所联户,还要走访其他农户,注重发现带有共性和特殊性的问题,体现谋划的科学性。重点围绕帮联对象的实际,分析致贫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为帮联户探求一个共同认可的好路子。三是解决问题,促进发展。针对贫困的原因,落实解决问题的措施,争取做好“六个一”(让贫困户有一处安居房、学会一门致富本领、发展一项致富产业、输转一名劳动力、资助一名贫困学生、办一件为民实事),及时解决影响脱贫的制约因素。
在工作落实上,坚持“四对接”的帮扶措施。一与扶贫开发规划和农村综合发展规划对接。紧密结合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结合我县正在为每个乡镇量身定制的《乡镇农业农村综合发展规划》,整合规划、项目、资金和政策,着力为所联系的贫困村找准一个发展路子,制定一个脱贫计划,谋划一个主导产业,提高贫困村组的自我发展能力。二与农民意愿和个人特长对接。了解、尊重和引导群众的意愿、想法和打算,搞清楚帮联户“有什么特长、想干些什么事情、能不能增收致富、自己能够做到什么,还需要获得什么帮助”,在安排项目上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三与扶持“三农”、科技助农的政策相对接。积极为群众送信息、教技术、配农具、争资金,以科技推广和市场信息支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四与多渠道帮扶措施相对接。坚持产业帮扶、智力帮扶、文化帮扶、资金帮扶、救济帮扶、社会帮扶相结合,做好与相关部门的衔接,带着项目去帮扶,带着路子去帮扶,带着技术去帮扶。
三、抓基础,谋长远,确保解决好困难
一要解决好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困难,力求农村大变样。农村水、电、田、林、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仍然是制约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面积、连片贫困带也往往发生在基础条件差的地方。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要把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放在首位,让广大群众感受到行动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二要解决基层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力求能力大提升。要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深入推进“三帮三联三增”,提高领导发展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对一些软弱涣散的贫困村班子,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帮建措施,注意从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培养村组干部,建强村级党组织,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提供保证。三要把长远脱贫问题解决好,力求实现“三个不反弹”。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使他们掌握新的农业科技知识,提高生产经营能力,激发自身发展动力。重视生存环境的改善,对那些处在特别偏远、不适宜居住地带的农户,采取生态移民、扶贫搬迁等方式,让他们逐步融入小城镇,真正改变贫困家庭命运,确保贫困问题不反弹。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活动,引导群众学法、用法、守法,切实增强法律意识。积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理顺群众情绪。经常性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反映、早处理,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矛盾纠纷不反弹。通过示范带动和舆论引导等方式,引导农村破除陋习,移风易俗,逐步改变因落后风俗致贫返贫的不良现象,确保不良风气不反弹。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