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怀版
  • 无障碍
  • 政务微信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信息>理论调研>详细内容

发展畜牧循环经济 加快农业方式转变

来源:庆城县草原站 作者:徐娟 发布时间:2017-01-16 09:03:17 浏览次数: 【字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经济也在不断的进步当中,而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最引人注目,同时也最能全面促进生态保护和加快经济效益发展的就是农业循环经济,目前,在党中央领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农业循环经济应当受到重视,在此基础上,转变农业的固有发展方式,创新畜牧业养殖,采取种养结合的科学方法,优化产业结构,创造较高的效益,最终实现畜牧业经济的循环发展科学进步。

一、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内涵意义

循环经济理论在1990年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提出,并受到了大众的广泛认同。循环经济简单来说可以看作是经济物质的循环利用,在生产过程中,下一环节主动承接利用上一环节的废弃物,做到清洁生产,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源,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转变传统的经济生产单一的线性结构,设置生产资源网,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在资源固定的情况下,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通过生态学本身的物质循环以及能量流动的相关规律,寻找产品的最大输出方式。从而实现资源,环境,人口的和谐共存。自然界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一直存在的,无论人类是否以科学技术插手其中。所以,人们必须运用科学文化技术,使得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向着利于产品生产的方向发展。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实现环境友好的目的,达到资源的最佳利用,推动经济结构的循环发展。而畜牧业经济同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相结合,以此产生了畜牧业循环经济。这种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动物转化为关键步骤,充分利用生产链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循环持续发展。畜牧业循环同时也是一个双循环:产业循环与经济循环。这样的循环经济也使得畜牧业循环在环境友好和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双优业绩。

二、新农村建设给畜牧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当前国家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对于扶持农村经济有利的相关政策,这样的政治经济政策对于发展畜牧业经济十分有利。国家各级财政部门也对畜牧业主提供了一系列的帮助,如建设畜牧兽医队伍,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扩大生产基地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使得商业资本一部分像畜牧业流动,推动了畜牧业企业的发展,拓展了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同时良好的产业化经营基础以及区域间自有的优势使得畜牧业可以发生跨越式的发展。各区域之间相互促进,依托有利地形,方便产品运输和销售,这样的得天独厚的畜牧业发展,也为农业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要警惕,发展带来的挑战。首先,要注意的是,畜牧业在我国的销量市场并不大,市场竞争力不高,而且国产畜产品同国外相比较质量较差,在市场价格频繁波动的情况下,整个畜牧业经济基础不牢,容易起伏。其次就是生产方式较为落后,很难跟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整体效益提高较慢。再加上我国农民经济基础薄弱,很难扩大养殖规模,达到优化生产。对比国外畜牧业的发展,我国正处于基础上升阶段,因此,一定要找准自身定位,做出合理规划,结合国情以及市场行情,做出对应方案,以便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需求,降低生产风险。

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畜牧循环经济

对于新农村建设来说,发展农村经济,最重要的两种发展方式就是农业和畜牧业。而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畜牧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循环发展方式也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为了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并行,养殖结合的畜牧发展方式应运而生。首先,养殖结合的畜牧新方式在实际操作中,畜产品的生产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获得产品也更加优质。与此同时,由于在养殖过程中达到了对资源的优化利用,因此,对于环境保护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养殖结合将生产线上的废弃物二次利用这样的生产方式,为畜牧业的循环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种养结合也将减轻农民的种植投入,减少化肥的购买成本,而且,也保护了土壤,不至于使得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板结的情况减少农产量。而做到种养结合的生态化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产业化的科学性,对畜牧业生产做到合理布局,将养殖区与种植区有效结合,规划完成种养结合工程。同时注意节约能源,发展农村基础设施,例如,当前种养结合的一种较为典型的模式就是将沼气作为能源,而农村建设的相应发展就需要建立沼气池,完善配套措施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循环有效利用。同时在种养结合的过程中,一定要保障产品质量,对所有的畜产品做到免疫处理,免受病疫危害,同时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方便畜产品的病疫检测,实现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如果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时也可在发展种养结合的发展方式时引入旅游业,将农业同旅游业结合起来,也可创造出全新的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效益。

发展畜牧循环经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势所趋,必由之路。要想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一方面是提高农业的生产,另一方面就是提高畜牧业的发展。而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在提高畜牧业的生产同时也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而在这对于今后的农业及畜牧业的生产过程中的发展也可以是一个启示意义。同时在提高农业生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环境问题列入考虑的范围内,注意实现经济的可循环增长,打造绿色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李杰,王永等,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下养殖废水污染物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222-227.

【2】郭晓鹏,廖湘军,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以及对策建议,农业经济问题,2011(12):10-14.

【3】孔凡涛,孔祥华,发展畜牧经济 加快农业方式转变,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17(1):5-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