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信公众平台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传播的影响
2012年8月,腾讯公司首次推出了旨在为用户、媒体、企业等提供一种全新的互动沟通模式——微信公众平台。也正是因为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及传播效率,微信公众平台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传播带来了更多的方便与挑战。
一、微信公众平台成为高校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渠道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手机网民规模更是达到了6.56亿,这其中,高校毕业生就是这些网民的主力军。地理条件较好的地方,高校毕业生可以用电脑在网上查询相关就业信息,部分地理条件差的,学生则无法实现通过电脑查询,但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虽然部分地理条件差的地方无法接入宽带,无法用电脑上网,但手机上网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同时,据相关机构研究表明,现在的高校毕业生基本上都是人手一台智能手机,人人都有微信账号。
纵观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就业信息的传播也从单纯的依靠人际传播发展到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传播,再到通过网站传播,直至发展到现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微信传播,这些都说明了高校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渠道已转移到了手机端,转移到了微信上。
二、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传播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第一,覆盖范围广。微信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其与用户的黏性度也越来越高。据企鹅智酷发布的报告称,截止2015年9月,微信的月活跃用户量为6.5亿,超过九成的用户每天都会登录微信,61.4%的用户每次打开微信时都必刷朋友圈,也就是说,几乎每个人在闲暇之余都在看微信,刷朋友圈,这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第二,传播速度快。微信的传送功能可以使信息的分享更为迅速、便捷,当高校毕业生收到推送的就业信息之后,可以立即通过转发分享到朋友圈、微博、QQ、QQ空间等多个社交媒体,也可以指定分享给某个微信、QQ好友等,加快了信息的传递,扩大了信息的传播空间。
第三,选择范围宽。以前受就业信息渠道所限,就业信息的传播量低、信息量少,高校毕业生可供选择的就业岗位屈指可数,有些高校毕业生为急于就业,选择的岗位存在“将就”心理,导致在企业上岗的高校毕业生稳定性低,流失率高,不利于企业及个人的成长。而微信公众平台因为其提供的就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高校毕业生就会有更多的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高校毕业生在企业的留用率也大幅增加。
第四,信息推送精准度高。微信公众平台在创立的时候,行业类型分布就很明确,如果高校毕业生关注的是就业信息服务类的微信公众平台,则每次收到的消息以招聘信息为主,久而久之,关注的粉丝群体都是以求职和招聘为主,这样周而复始,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会集中到此平台上,信息发布的精准度就会大大增加,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就业信息也能第一时间推送给有需要的高校毕业生。
第五,互动沟通性强。微信公众平台自身具备留言、关键词等功能,如果在阅读就业信息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留言处或通过关键词留言,发布就业信息的管理员只需要登录后台就可看见相关问题并及时答复。而且,现在的微信公众平台也接入了更多的第三方服务,比如创建就业类论坛,求职者或者招聘单位可以用手机直接在论坛里发布相关信息,并及时沟通交流。相比传统媒体,人性化更强。
三、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微信公众平台一方面给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方便,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些困扰及挑战,主要就是部分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就业信息可信度、准确度不高。
总体来讲,现在的就业信息服务类微信公众平台基本上以政府部门和正式注册登记的中介机构为主,发布的就业信息可信度较高,但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正处于发展阶段,微信注册主体类型乱象丛生,部分个人、不属于中介机构随意注册的公司都注册了就业信息类的微信公众平台,这就导致该类就业信息可靠度、准确度、安全度有所欠缺。因此,需要腾讯公司在微信公众平台注册时有更多的行业规范来约束这些提供就业信息的主体,同时,相关网监部门和政府职能部门也应有更多、更及时的监督监管措施来治理虚假信息的发布,确保微信公众平台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高校毕业生。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