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县“四联动”方式助农增收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进入纵深推进阶段,庆城县按照“联村抓项目、联户抓民生”思路,创新发展方式,强化帮扶措施,以“四联动”帮扶方式助农增收成效显著。
一是“干部+农户”方式。在帮联行动中,3688名帮联干部深入基层一线,与6859户特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讲政策,送信息,谋划脱贫出路,教技术,建产业,增加经济收入,化纠纷,疏情绪,凝聚发展活力。围绕县域支柱产业布局和联系户情况,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脱贫计划,蹲点驻守落实帮扶措施,督促指导发展生产。目前为3568户帮联群众协调落实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77亿元,落实信誉担保贷款320万元,全县新栽苹果2.25万亩、优质核桃树2.3万亩,新增设施瓜菜644亩、养殖户2500户,组织劳务输转3.2万人。
二是“公司+农户”方式。针对支柱产业化程度低、农民收入渠道窄现状,创新经济发展方式,拓展增收渠道,帮扶工作围绕甘肃天兆猪业公司、德旺养猪公司、顺发养殖场等龙头企业做文章,帮联单位、干部牵线协调,以公司投栏、农户生产、出栏算账分红的办法帮助特困户发展增收产业,形成了“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目前,全县6乡镇26个村3482个农户与养殖公司签订养殖协议,走上了养殖脱贫路。
三是“基地+农户”方式。针对散户竞争市场风险大、力量弱、效益低、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庆城县整合资源,实施政策扶持措施,借助亨阳药业、自强药业等中药材基地优势,在帮联单位、干部的协调和引导下,药材公司与贫困户签订中药材种植协议,并承诺实行包培训、包技术、包种子、包收购,保证收购价格高于同期市场的5%的“四包一保”,使6乡镇587个农户与企业签订种植合同,发展中药材示范点8处5200亩,引导散户栽植中药材3100亩。使种植户不出门就可卖个好价钱,为帮联户脱贫奠定了基础。
四是“协会+农户”方式。帮扶围绕效益最大化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富农增收工程,结合村户实情,帮联单位和干部积极引导组建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等专业合作组织67个,跟踪为帮联户服务生产、管理、销售全过程。全县开展现代种养技术培训316场次,培训群众10万多人。以协会担保、村户联保方式,帮助落实双联惠农贷款8626万元,解决群众生产融资难。牵线组织本地苹果栽植大户与广东、上海、内蒙等地客商签订生产合同520个。
一是“干部+农户”方式。在帮联行动中,3688名帮联干部深入基层一线,与6859户特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讲政策,送信息,谋划脱贫出路,教技术,建产业,增加经济收入,化纠纷,疏情绪,凝聚发展活力。围绕县域支柱产业布局和联系户情况,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脱贫计划,蹲点驻守落实帮扶措施,督促指导发展生产。目前为3568户帮联群众协调落实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77亿元,落实信誉担保贷款320万元,全县新栽苹果2.25万亩、优质核桃树2.3万亩,新增设施瓜菜644亩、养殖户2500户,组织劳务输转3.2万人。
二是“公司+农户”方式。针对支柱产业化程度低、农民收入渠道窄现状,创新经济发展方式,拓展增收渠道,帮扶工作围绕甘肃天兆猪业公司、德旺养猪公司、顺发养殖场等龙头企业做文章,帮联单位、干部牵线协调,以公司投栏、农户生产、出栏算账分红的办法帮助特困户发展增收产业,形成了“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目前,全县6乡镇26个村3482个农户与养殖公司签订养殖协议,走上了养殖脱贫路。
三是“基地+农户”方式。针对散户竞争市场风险大、力量弱、效益低、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庆城县整合资源,实施政策扶持措施,借助亨阳药业、自强药业等中药材基地优势,在帮联单位、干部的协调和引导下,药材公司与贫困户签订中药材种植协议,并承诺实行包培训、包技术、包种子、包收购,保证收购价格高于同期市场的5%的“四包一保”,使6乡镇587个农户与企业签订种植合同,发展中药材示范点8处5200亩,引导散户栽植中药材3100亩。使种植户不出门就可卖个好价钱,为帮联户脱贫奠定了基础。
四是“协会+农户”方式。帮扶围绕效益最大化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富农增收工程,结合村户实情,帮联单位和干部积极引导组建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等专业合作组织67个,跟踪为帮联户服务生产、管理、销售全过程。全县开展现代种养技术培训316场次,培训群众10万多人。以协会担保、村户联保方式,帮助落实双联惠农贷款8626万元,解决群众生产融资难。牵线组织本地苹果栽植大户与广东、上海、内蒙等地客商签订生产合同520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