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怀版
  • 无障碍
  • 政务微信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信息>经济发展>详细内容

三项扶贫措施助推庆阳市贫困人口摘“穷帽”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1-04 10:42:00 浏览次数: 【字体:

温总理两次批示 中央部委大力支持 省市县乡全力实施
  三项扶贫措施助推我市贫困人口摘“穷帽”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416亿元,累计36.93万人脱贫,农村贫困面下降到15.9%


  “十一五”期间,庆阳市扶贫开发工作以“基础设施扶贫、产业开发扶贫和科技教育扶贫”为主要措施,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两次关心批示,得到中央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切支持,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416亿元,实施整村推进、区域连片开发等项目816个,累计解决贫困人口36.93万人,农村贫困面下降到15.9%,老促会扶贫绒山羊养殖项目上升为国家级扶贫项目,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一五”期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在省、市老促会和市委、市政府多方呼吁下,引起了温家宝总理的高度关切,并于2009年12月2日、12月20日先后两次就做好庆阳老区扶贫有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把扶持革命老区庆阳作为扶贫重点地区。”总理的关心更加坚定了市上扶贫开发工作的信心,市委、市政府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整村推进、整区域开发为基本模式,全面推进参与式扶贫开发工作,在扶贫项目、基础改善、产业开发、科技扶贫、区域开发、社会帮扶、老促会扶贫绒山羊养殖项目等七个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使我市贫困人口逐步减少、贫困群众收入明显增加、贫困县乡基础条件不断改善。
  据市扶贫开发办介绍,5年来,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以项目为载体和突破口,共实施各级各类扶贫项目816个,累计投入资金2.63亿元。把扶贫开发与基础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累计完成投资1.63亿元,新修梯田20.8万亩,新修村组道路4627公里,新建各类水利工程722处,铺设自来水管线599公里,贫困村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坚持“区域化开发、连片式推进”,对8个川区、25个乡镇、161个村实行区域综合开发,累计完成投资1.28亿元,实现了道路贯通、资源共享,受益农户达6.6万户、25.2万人。
  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是“造血式”扶贫的根本措施。5年来,全市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布局,引导农民大力开展肉牛和肉绒羊养殖、苹果树栽植、设施瓜菜种植等优势产业开发。老促会扶贫绒山羊养殖项目得到了中央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上升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项目,在各级政府的组织实施下,2009年共完成投资2013.46万元,扶持北部环县、华池、庆城3县5538户贫困户养殖绒山羊2.24万只,户均增收1500元;2010年,共完成投资5860.6万元,扶持贫困户1.6万户,购买投放羊只6.72万只,加快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使一大批山区贫困农户摘掉了“穷帽子”,并极大地鼓舞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念。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产业开发扶贫项目投资1.17亿元,扶持贫困户新栽苹果树18.34万亩,新建蔬菜大棚8226座,种草22.84万亩,引进良种畜34.42万头(只),新建养畜暖棚1.78万座,贫困农户稳定增收的产业基础进一步稳固。在科技扶贫方面,完成“扶智”投资0.42亿元,指导贫困户引进新技术、新品种156项,试验示范推广面积73.71万亩;新建村级培训中心466处,培训乡村干部、农民技术员及贫困劳动力39.1万人次,招收“两后生”3272人,完成普通技能培训8.7万人次,组织输转8.6万人。5年来,社会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央、省、市、县四级827个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8798万元,为贫困乡村和群众帮办各类实事3500多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