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镇:党建引领聚合力 产业发展助脱贫
今年以来,高楼镇以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主线,按照“党建引领、统揽全局、示范先行、以点带面”的总体思路,注重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持续加大产业培育力度,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
抓基层党建,突出“引领”之力。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以“四抓两整治”为重要抓手,扎实做好7个行政村党支部的分类晋级工作,持续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注重优选“领头雁”,配备专职化党支部书记3名,下派党支部副书记1名,配备公职化村文书2名,坚持把带富能力强、群众口碑好的后备力量调整进村“两委”队伍,不断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开展“双培双优”行动,把种植养殖能手、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发展进党员队伍和村级后备力量中,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主心骨”作用,由党员、村 “两委”干部带头领办产业合作社,吸纳群众入社入股,延伸产业链条,帮助贫困群众扩宽增收渠道。
抓产业培育,突出“创新”之力。按照“3+7+2”的产业发展思路,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建立以苹果、瓜菜、养殖为主的3大产业片区,辐射带动7个行政村,逐步实现每村至少2个“331+”产业合作社。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着力点,创新产业多元化发展模式,在花村河滩栽植香椿310亩,利用3座日光温室、40栋钢架大棚打造特色蔬菜种植基地;在杨塬村利用50万元中央扶持资金入股分红,双管齐下发展香菇种植产业、打造昔姬沟写生基地;在5个非贫困村,利用土地流转、村社联建、入股分红、种养产业培育等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不断提升村级自身的“造血”能力和综合实力。
抓企业带动,突出“支撑”之力。不断推进党支部带实体强组织、合作社带农户强产业的模式,提升“331+”产业合作社规范化运营、高效化管理,实现经济效益提升,形成“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抗风险能力。有效激活政策、资源、人力、资金要素,以合作社种植和养殖项目为纽带,采取扶贫资金配股、帮助申请贷款入股等形式,变资金为股金、变农民为股民,以资金支撑提升脱贫动力。全镇7家“331+”种植、养殖产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318户,2020年已兑现保底分红29.02万元,通过企业带动分红,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抓精准帮扶,突出“靶向”之力。以解决问题、突出成效为目标,紧盯部分贫困群众收入不稳定的弱项短板,突出“党建+产业培育”的发展战略,组织全体帮扶干部入户对接,向群众详细解读奖补政策,了解产业发展意愿,因户施策,精准制定有针对性的增收措施,鼓励群众采取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苹果、香椿、香菇、瓜菜、饲草等种植产业和湖羊、肉兔等养殖产业。同时,结合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策”扶持项目菜单,动员群众发展“短、平、快”的到户产业,318户群众共享受扶持资金66.679万元,其中285户享受“五小产业”扶持资金28.7万元,有力促进了群众稳定增收,全面巩固脱贫成效。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