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县创新建立“三套机制”确保和谐模范油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庆阳市和谐模范油区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各县(区)创建工作县域特色突出。庆城县在“和谐模范油区”创建活动中创新建立“地企协作机制、责任追究机制、政策保障机制”三套机制,确保和谐模范油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地企协作机制 庆城县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采油二厂、超低渗第四项目部主要领导为组长,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公安、环保、国土、石化、采油二厂外协、超低渗第四项目部外协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和谐模范油区” 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庆城县开展和谐模范油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定期磋商,研究总结,部署工作。既着眼解决具体问题,也本着项目、资金、产业帮扶共建等各个方面协商研讨;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由乡镇党委书记牵头,乡镇长、分管副乡镇长负责,确定3名工作人员,具体组织,对接服务。地企协作机制保证了油田开发、创建项目建设的有序、高效推进。
责任追究机制 庆城县将支持油田开发建设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任务,与17个乡镇、6个涉油县直部门签订创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从宣传教育、“一站式”服务、规费收取、矛盾调处、钻前施工、治安维护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有效调动乡镇、部门服务油田、支持油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不同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对应解决。一是事前预警,把一些土地征借、附属物赔付费用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现状不相适应,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道路维护等倾向性、趋势性、共性的问题提前预警,建设项目部位避开水源保护区、人口聚居区、农业产业集中区、“三高一铁”规划区等环境敏感区,对发生的问题集中研究,源头消化;把一些涉及搬迁、征用、污染等个性的、随机出现的个案问题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妥善处理。二是衔接反馈,在项目实施中做好县乡村,钻前队伍,钻井队伍等的衔接工作,做好每一井场钻、试、投过程的矛盾登记工作、处理结果,并出具遗留问题处理证明,按环节程序办理;三是及时跟踪问效、适时总结鞭策。对油田生产建设项目及共建帮扶等重点项目,随时电话催办、跟踪督查,半年和年终集中督查考核,对在支持油田开发建设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进行了奖励,考核平庸的单位和主要责任人进行了通报批评,实现了奖惩兑现。
政策保障机制 庆城县针对创建活动中一些干部职工思想认识不清,工作不及时主动,工作程序不到位、机制不顺畅,费用赔偿、规费收取标准不一或标准模糊,农业扶持费用分配不公,油田开发与地方项目规划冲突等现象,进一步讨论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石油开发,完善“一站式”服务的实施意见》,从思想认识、工作原则及要求、保障措施三大方面,对项目审批、规费收取、钻前服务、道路建养、矛盾调处、责任追究等工作做了明确规定,使“一站式”服务更具体、更合理、更具有操作性;印发了《油田开发相关法律法规及收费依据汇编》,使各项规费收取,青苗、附属物、征地、庄基震损等补偿工作都得到有据可查、有规可依。研究印发了《庆城县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实施方案》,乡镇、涉油部门实施监督和协助管理,项目审批部门强化税务登记制度,并积极向财税部门提供涉税信息,建立起了全程税收监控机制,确保财政稳步增长。特别是在地方和油田建设项目规划上,信息共享,共同构建:一是在道路建设上互通规划,企地共建,共管共用;二是在新农村建设集中区位与油田生活站、井区统筹考虑,力求基础设施共享;三是在生态绿化上与油田站所、井场标准化建设连片考虑,油田出资,地方投劳;四是矿区职工生活改善与城镇化进程同步考虑实施;五是矿区与地方在政治生活上相互交流,一些涉油职能部门、重点开发乡镇的人事安排,双方相互交流意见,教育、卫生上资源共享,文化局、妇联、团委与油田在庆单位共同举办各类形式联谊会等文艺活动,相互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牵线搭桥、企地联姻。这些措施的落实,涉油矛盾纠纷明显减少,地企不断融合和谐。
三套机制在实践工作中逐渐完善,有力地保障了和谐模范油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地企协作机制 庆城县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采油二厂、超低渗第四项目部主要领导为组长,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公安、环保、国土、石化、采油二厂外协、超低渗第四项目部外协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和谐模范油区” 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庆城县开展和谐模范油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定期磋商,研究总结,部署工作。既着眼解决具体问题,也本着项目、资金、产业帮扶共建等各个方面协商研讨;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由乡镇党委书记牵头,乡镇长、分管副乡镇长负责,确定3名工作人员,具体组织,对接服务。地企协作机制保证了油田开发、创建项目建设的有序、高效推进。
责任追究机制 庆城县将支持油田开发建设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任务,与17个乡镇、6个涉油县直部门签订创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从宣传教育、“一站式”服务、规费收取、矛盾调处、钻前施工、治安维护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有效调动乡镇、部门服务油田、支持油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不同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对应解决。一是事前预警,把一些土地征借、附属物赔付费用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现状不相适应,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道路维护等倾向性、趋势性、共性的问题提前预警,建设项目部位避开水源保护区、人口聚居区、农业产业集中区、“三高一铁”规划区等环境敏感区,对发生的问题集中研究,源头消化;把一些涉及搬迁、征用、污染等个性的、随机出现的个案问题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妥善处理。二是衔接反馈,在项目实施中做好县乡村,钻前队伍,钻井队伍等的衔接工作,做好每一井场钻、试、投过程的矛盾登记工作、处理结果,并出具遗留问题处理证明,按环节程序办理;三是及时跟踪问效、适时总结鞭策。对油田生产建设项目及共建帮扶等重点项目,随时电话催办、跟踪督查,半年和年终集中督查考核,对在支持油田开发建设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进行了奖励,考核平庸的单位和主要责任人进行了通报批评,实现了奖惩兑现。
政策保障机制 庆城县针对创建活动中一些干部职工思想认识不清,工作不及时主动,工作程序不到位、机制不顺畅,费用赔偿、规费收取标准不一或标准模糊,农业扶持费用分配不公,油田开发与地方项目规划冲突等现象,进一步讨论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石油开发,完善“一站式”服务的实施意见》,从思想认识、工作原则及要求、保障措施三大方面,对项目审批、规费收取、钻前服务、道路建养、矛盾调处、责任追究等工作做了明确规定,使“一站式”服务更具体、更合理、更具有操作性;印发了《油田开发相关法律法规及收费依据汇编》,使各项规费收取,青苗、附属物、征地、庄基震损等补偿工作都得到有据可查、有规可依。研究印发了《庆城县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实施方案》,乡镇、涉油部门实施监督和协助管理,项目审批部门强化税务登记制度,并积极向财税部门提供涉税信息,建立起了全程税收监控机制,确保财政稳步增长。特别是在地方和油田建设项目规划上,信息共享,共同构建:一是在道路建设上互通规划,企地共建,共管共用;二是在新农村建设集中区位与油田生活站、井区统筹考虑,力求基础设施共享;三是在生态绿化上与油田站所、井场标准化建设连片考虑,油田出资,地方投劳;四是矿区职工生活改善与城镇化进程同步考虑实施;五是矿区与地方在政治生活上相互交流,一些涉油职能部门、重点开发乡镇的人事安排,双方相互交流意见,教育、卫生上资源共享,文化局、妇联、团委与油田在庆单位共同举办各类形式联谊会等文艺活动,相互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牵线搭桥、企地联姻。这些措施的落实,涉油矛盾纠纷明显减少,地企不断融合和谐。
三套机制在实践工作中逐渐完善,有力地保障了和谐模范油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