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好作风为脱贫攻坚注入澎湃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对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产业发展滞后、群众脱贫能力不足的庆城来说,干部作风实不实、硬不硬,是能否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关键性因素。今年以来,庆城县始终重点聚焦解决扶贫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改进干部作风,采取多项措施,加大攻坚力度,不断为推动脱贫攻坚注入澎湃动力。
实际行动铸就好作风。脱贫路上,群众不仅要看怎么说,更要看怎么做。庆城县针对产业发展的时令节气和脱贫攻坚的阶段性任务,全面启动实施春风计划、夏季攻坚、秋季会战、暖冬行动“四季攻势”,将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安全住房、技能培训、政策落实等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分季度安排推进、分领域靠实责任、分阶段督促落实。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立足贫困群众致贫原因、产业需求和弱项短板,创建“扶贫超市”,制定了《庆城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策”扶持项目菜单》,涵盖了8大类36项扶持项目,通过明确扶持规模、扶持方式、扶持条件和奖补标准,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围绕资产确权、产业筛选、龙头带动、入股分红、金融支撑等关键环节,探索建立了“三方联动、三变推动、品牌带动、党建促动”的“331+”产业扶贫模式,通过企业带动、合作社统一养殖、贫困户以种羊和饲草地入股的方式,带动2000户贫困户发展湖羊养殖,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为全市推进产业扶贫探索了新路径。
严格管理保障好作风。“管”不仅要管好干部职工,更要管好广大贫困群众,不让一人一户在脱贫路上掉队。庆城县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积极推行“积分制”管理。借鉴贵州“红九条”经验,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以“扶勤不扶懒、脱贫当自强”为核心,探索开展扶勤诫懒积分制管理模式,创办了“爱心超市”,通过随时记录、评定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培育、环境整治、文明创建、关心公益和落实“一户一策”措施等情况,形成累计积分,在扶贫“爱心超市”兑换粮油、小型农机具、衣物、学习用品等生活用品,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进取意识。建立“歇帮”惩懒机制,围绕发展生产、参与公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乡风文明、缴纳保障费用等6个方面建立负面清单,明确了贫困户的“所为”和“所不为”,倒逼贫困户提高脱贫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钉钉软件,对驻村帮扶干部实行精准管理,把基层党委书记、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全部纳入业务群,分层次分领域管理,权责清晰、省时高效,有效破解了驻村干部“挂名扶”“走读扶”的问题。县纪委监委以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不打招呼直接进村入户开展明察暗访和随机抽查,持续推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落实落细。
脱贫效果见证好作风。脱贫攻坚工作做的怎么样,群众是最公正的裁判员。在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增收上,“路不明”“钱不足”是最大的“拦路虎”和“绊脚石”,为此庆城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8000多万元,采取分年度兑付奖补资金的方式,让贫困群众通过“点菜”的模式,自主选择发展项目,找准了扶贫政策与群众需求的契合点,既克服了简单给物、送钱等弊端,也解决了贫困群众生产资金短缺、务工没技术的问题。全县共制定了“一户一策”方案10632份,有效解决了“一户一策”制定落实无依据、无抓手的问题。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未脱贫户、新纳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331+”产业扶贫项目的贫困户和养殖专业合作社为贷款对象,围绕产业扶贫、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贫困村整村提升、农村危房(窑)改造提升等方面予以3.5亿元金融支持,有效破解了脱贫攻坚中资金短缺的难题。通过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331+”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有效改善贫困村基础条件及人居环境水平,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实现整县按期脱贫摘帽目标。目前已为2853户发放贷款1.81亿元,主要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达到稳定脱贫。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