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县关于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报告公示
庆城县关于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报告公示
现将庆城县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报告予以公示,公示日期为2022年3月7至3月11日。
庆城县教育局
2022年3月7日
庆城县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报告
根据《甘肃省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方案》(甘政教督办〔2022〕1号)文件精神,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大校额问题依然存在、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学校标准化建设存在短板、学校管理不够规范和校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等五方面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措施,并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现报告如下:
一、关于大班额、大校额依然存在的问题
整改措施:一是根据《庆城县城区布局调整规划方案》,整合城区学校教育资源,扩大学位供给,按标准班额配备,确保2022年义务教育学校起始年级不出现56人以上“大班额”。2022年计划将凤城初中整校搬迁至长庆中学办学,庆华小学整校搬迁至凤城初中办学,在长庆供热站新建庆城幼儿园,将庆城幼儿园整园移交庆城小学扩建办学;2024年,根据新区发展趋势,计划在陇东中学北侧预留地块建设新区小学,设置42个教学班,容纳1800名学生。二是按照《庆城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2021-2030年)》,落实我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按照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布局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消除中小学“大校额”问题。三是通过城镇学校对口帮扶农村学校等模式,组建县内校际间的“教育教学联合体”“异地同步课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效应,引导学生合理分流,化解“择校热”“大班额”难题。
整改成效:2022年秋季开学杜绝出现56人以上“大班额”,有效化解“大校额”。
责任单位:教育局、发改局、财政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
整改时限:健全完善治理大班额、大校额长效机制
二、关于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全县目前共缺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科学、英语等学科专职教师78人。
整改措施:一是通过每年招录补充特岗教师120名左右,计划用3年时间补齐学科短缺。短缺学科教师具体招聘补充数量根据当年统计短缺情况确定,其余科目教师招聘计划根据当年教师变化需求情况安排,确保全县教师队伍专业结构基本合理。二是通过每年事业单位招聘、人才引进项目招聘一批应往届高校毕业生,计划用3年时间补充90名短缺学科教师。三是通过省、市、县教师培训项目,集中开展小学全科教师培训,重点对音体美学科方面教师加强培训,用3年时间培训音体美专职教师53名。
成效目标:建立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动态调整机制,有针对性地补充中小学音体美、外语、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基本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问题。
责任单位:教育局、编办、人社局
整改时限:3个月内取得阶段性成效,建立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动态调整机制
(二)教师交流比例偏低。2020年交流教师127人,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数的4.1%,比例低于10%。
整改措施:一是认真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推进“县管校聘”改革,统筹使用、动态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合理分配岗位,均衡配备师资,确保农村学校、教学点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二是全面贯彻《关于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意见》(甘教厅〔2015〕84号)精神,开展城乡教师交流轮岗,严格落实校长、教师交流比例,逐步扩大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教学点交流轮岗的覆盖面。
成效目标:加大城乡教师互动交流力度,促进优质教师资源特别是音体美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在学校之间、城乡之间流动,重点推动城区学校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优质学校教师到薄弱学校交流轮岗,引导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流动,达到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目的。
责任单位:教育局
整改时限:3个月内取得阶段性成效,落实好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三)针对教师培训经费未足额安排的问题
应对措施:严格按照《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甘发〔2018〕21号)精神,根据学校隶属关系,按照辖区教师年度工资总额的1.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各级各类学校按不低于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列支教师培训经费,确保教师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成效目标:每年度“市县财政根据学校隶属关系按照辖区教师年度工资总额的1.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和“中小学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规定落实到位。
责任单位:教育局、财政局
应对时限:长期坚持
三、关于学校标准化建设存在短板的问题
截至2020年底,我县有14所学校占地面积不足,共缺少13.57万平方米;有7所学校校舍建筑面积不足,共缺少1.47万平方米;有11所学校计算机数量不足,共缺少392台。
整改措施:一是统筹利用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教育强国推进工程等资金,加大地方投入,优先补齐办学条件缺口,重点解决校舍建筑面积、计算机数量不足等问题。二是按照《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甘教发〔2019〕24号),《庆城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2021-2030年)》等政策文件,科学合理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保障学校建设用地,结合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项目,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攻坚行动,推动学校标准化建设。
具体措施:一是根据城区教育布局调整规划,2022年对凤城初中实施整体搬迁项目,用地满足教学需求;对冰淋岔九年制学校实施综合教学楼建设项目,占地面积达到1.35万平方米,满足学校教学需求;对蔡口集高塬小学合并至蔡口集九年制学校,占地面积达到8982平方米,校舍满足学校教学需求。二是根据城区布局调整规划,2022年对庆城幼儿园实施整体搬迁项目,将原庆城幼儿园划拨庆城小学使用,使庆城小学占地面积达到359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3765平方米,校舍满足教学需求;对凤城初中实施整体搬迁项目,将庆华小学搬迁至原凤城初中办学,学校占地面积达到4.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2.57万平方米,校舍满足教学需求;对马岭小学实施整体搬迁,搬迁后学校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校舍可以满足教学需求。因逸夫小学学生逐年减少,预计到2023年现有校舍可以满足教学需求;同时,通过资源整合、分流等措施,使白马初中、长庆小学、宝钢希望小学、长庆第一希望小学、驿马小学、田家城小学、高楼小学、赤城小学等学校,在2022年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均达标。三是利用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通过购置、调拨、维修等措施,解决学校计算机数量不足的问题。购置教学用计算机197台(台式),解决驿马中学(初中部)、庆华小学、长庆小学计算机配备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整合相关学区辖区内20人以下教学点长余计算机,调拨配足蔡口集九年制学校、赤城小学、桐川小学、白马小学、贾桥小学、宝钢希望小学、马岭小学学生计算机;逸夫小学维护和继续使用闲置的40余台未达到报废期的计算机。
责任单位:教育局、发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
整改时限:3个月内取得阶段性成效
四、关于学校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
(一)针对未按照国家标准开足开齐规定课程,未开足开齐音乐、体育、美术、劳动等课程的现象
应对措施:一是指导各校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二是继续将体育科目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指导各学校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达到1小时,并掌握1-2项运动技能。三是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标准,督促各学校开展社团活动,举办校园艺术节,帮助每位学生培养1-2项艺术特长。四是指导各学校开发校园劳动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加强学生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引导家长给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成效目标:各学校按照国家标准开足开齐规定课程。
责任单位:教育局
应对时限:长期坚持
(二)针对学校张榜公布学生成绩的问题
应对措施:一是指导各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4号),从严控制考试次数,考试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二是指导各学校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三是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20〕19号),牢固树立科学教育观、正确育人观,不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对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突出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办学行为、队伍建设、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做好综合评估评价。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突出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劳动实践等,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成效目标:各学校不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
责任单位:教育局
应对时限:长期坚持
五、关于学校安全管理存在漏洞的问题
(一)针对校园安防建设不规范的问题。部分学校校门口未设置硬质防冲撞设施;学生宿舍楼、教学楼、食堂无消防栓,消防通道不畅通,宿管人员不会使用灭火器;重点部位未安装视频监控设备;一键报警装置接通后未及时响应;专职保安未持械上岗,业务不熟悉,在抽查时脱岗;校门前道路未施画人行横道线和减速标识等。
应对措施:一是各学区、学校全面梳理排查整治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根据学校校门及周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设置家长等候区域,设置硬质防冲撞等设施。及时购置配备相关消防设施器材,定期进行检查维护更新,清除消防通道各类障碍物,保持消防通道畅通。配备视频监控系统并于公安联网,确保校园重点区域监控全覆盖。二是各学区、学校随时对校园已安装的一键式紧急报警装置进行维护,购置安保服装,补充安保器械,加强对专职保安及安保工作人员操作培训,确保熟练设备操作。重点围绕校园安保、消防安全等方面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加强从业人员考勤考核,严格按照规定统一着装执勤、操作。三是各学区、学校3月15日前,在临近乡村道路学校门前两侧50-200米道路上设置限速和警示标志,在交通流量大的城区学校、乡镇街道学校、公路沿线学校门前道路安装减速带和减速标志、施画人行横道线,在校门口施划消防禁停标线。
成效目标:校门周边50米范围内治安、交通环境复杂,存在车辆易冲撞校门风险的学校设置防冲撞设施;学生集中学习、生活等学校重点区域场所全部配备消防设施、器材,相关人员能够熟练使用消防器材;学校配备全方位视频监控系统,达到重点区域全覆盖无死角,一键式紧急报警装置无损坏且联网通畅;保安员全部取得资格证,执勤时统一着装并持械上岗;学校校门周边交通流量大的区域,结合实际设置减速带、警示牌等安全防护和警示设施。
责任单位:教育局、公安局、应急局、交通局
应对时限:长期坚持
(二)针对学生食堂管理、学校危化品管理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部分学校学生食堂操作间无防鼠措施;食品留样管理有漏洞,食堂留样食品名称、留样数量、留样时间、留样人员等信息不全;食堂消毒记录中“消毒方式”记录与实际不符。部分学校化学实验室无排风装置,未按要求配置易燃品、毒害品储存柜。
应对措施:一是各学区、学校严格食堂管理,建立健全食堂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完善各类管理台账,科学制定食谱,规范留样,强化卫生监管,严格“三防”措施,严格消毒消杀,严格电子追溯平台使用,邀请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学校食堂专项检查和食品安全业务培训,确保“互联网+明厨亮灶”落到实处,推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二是各学区、学校强化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学校负责人陪餐、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监督以及信息化监管作用,确保师生饮食安全、营养健康。三是各学区、学校全面排查实验室危化品管理工作,对照国家有关规定购置符合标准的危化品存放专柜,严格落实危化品“五双”管理,完善实验室、药品室排风设施,确保实验室管理规范。
成效目标: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接受培训率100%、掌握食品安全知识100%,食堂安全设施配备率100%;学校实验室危化品专柜存放,购置、使用、处置、存放科学规范,全过程监督。
责任单位:教育局、市场监管局、卫健局
应对时限:长期坚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