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怀版
  • 无障碍
  • 政务微信

庆城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2015年全县财政决算收支平衡情况

来源:庆城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6-06-06 09:24:03 浏览次数: 【字体: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五年来,全县财政工作紧紧围绕县委总体部署,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力提升公共财政保障能力,不断提高财政质量和效益,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财政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十二五”时期,全县累计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30.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15.2亿元的2倍,年均增长13.85%;累计完成小口径财政收入17.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8.3亿元的2.1倍,年均增长13.62%。“十二五”期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79.6亿元,是“十一五”时期33.6亿元的2.37倍,年均增长8.46 %,有力地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2015年,面对经济增速回落、政策性减收因素增多等不利形势,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积极培植财源,依法组织收入,优化支出结构,严格预算刚性,深化财税改革,强化财政监管,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一、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2015年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预算为73000万元,小口径财政收入预算为41000万元。全年实际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77288万元,占预算的105.87%,较预算超收4288万元,较上年实际完成数增收11476万元,同比增长17.44%;小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0576万元,占预算的123.36%,较预算超收9576万元,较上年实际完成数增收13550万元,同比增长36.6%。
  分级次完成情况是:中央级完成18198万元,占预算19200万元的94.78%,同比增长0.18%;省级完成8514万元,占预算12800万元的66.52%,同比下降19.84%;县级收入完成50576万元,占预算41000万元的123.36%,同比增长36.6%。
  分征收部门完成情况是:国税局完成17855万元,占任务20300万元的87.96%,较上年实际完成数增收96万元,同比增长0.54%;地税局完成32569万元,占任务41820万元的77.88%,较上年实际完成数减收3806万元,同比下降10.46%;财政局完成25828万元,占任务10000万元的258.28%,较上年实际完成数增收15227万元,同口径增长18.17%;乡镇完成1036万元,占任务880万元的117.73%,较上年实际完成数减收41万元,同比下降3.81%。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情况
  1、一般预算支出变动情况。2015年,年初人代会批复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23701万元。其中:年初财力安排96722万元,提前下达专项20281万元,结转下年支出6698万元。在执行过程中,可动用上年净结余448万元;再加上财力增收9576万元,省、市财政部门下达专项78430万元,新增各类补助5261万元,政府债券收入27070万元,调入资金4157万元,最后全县一般预算支出调整为248643万元。
  2、一般预算支出完成情况。全年一般预算支出205411万元,占变动预算的82.82%,较上年172711万元增长18.93%,增加支出32700万元。
  支出分项目完成情况: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399万元,同比下降20.53%;
  公共安全支出9997万元,同比增长36.8%;
  教育支出34817万元,同比增长36.36%;
  科学技术支出1661万元,同比增长37.96%;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679万元,同比增长218%;
  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25708万元,同比增长7.61%;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0304万元,同比增长54.31%;
  节能环保支出7747万元,同比增长148.14%;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1230万元,同比增长100.21%;
  农林水事务支出30461万元,同比增长42.88%;
  交通运输支出2684万元,同比下降69.82%;
  资源勘探电力等事务支出1546万元,同比增长202%;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685万元,同比增长99.13%;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788万元,同比下降86.21%;
  住房保障支出8912万元,同比增长146.19%;
  粮油物资管理事务支出368万元,同比下降5.4%;
  国债还本付息支出24万元,与上年持平;
  其他支出401万元,同比下降3.83%。
  (三)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2015年一般预算决算收入50576万元,上年结转专项资金6698万元;可动用上年净结余448万元;上级专项补助98711万元,财力补助60983万元,债券收入27070万元(新增债券4000万元,置换债券24070万元),调入资金4157万元,收入总计为248643万元,减去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05411万元,再减去上解支出171万元,债务还本支出23670万元,稳定调节基金11756万元(预备费转入1200万元,政府性基金转入971万元,当年超收转入9576万元,净结余转入9万元),年终结余7635万元(其中:省市专项结转下年使用指标7635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2015年,政府性基金实际完成收入1797万元,省市当年下达专项3703万元,上年结余6222万元,2015年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11722万元,减去政府性基金支出5705万元,调出资金4017万元[其中:上级专项结转1243万元,本级收入2774万元(地方教育费附加1202万元,文化建设事业费11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61万元,森林植被恢复费130万元,地方水利建设资金2万元,水土保持费263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477万元,价格调节基金376万元)],上解支出20万元,年终结余1980万元(其中:本级收入结余361万元,上年专项结转1619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2015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收入23030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319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收入2606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51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6101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收入10953万元,再加上上年结余18696万元,收入总计41726万元。
  2015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支出20230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215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出1151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支出66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支出3938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出11860万元。
  收支相抵,全县社会保险基金年终滚存结余21496万元(企业职工3387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1823万元,生育保险54万元,城乡居民1308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152万元)。
  2015年,重点作了以下工作:
  ——强化收支征管,财政收入任务全面完成。2015年,面对严峻的财政形势,为确保全县财政收入任务完成,我们不断完善协税网络,定期召开收入形势分析会,对当月完成情况、重点税源纳税情况、收入同比变化情况、下月入库预计等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及时掌握收入变动发展趋势,提前作好预案。加大项目税收管理力度,对全县开工建设项目所涉及各个环节的税收,一律先查看税务部门开据的发票后才拨付资金。积极支持特色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培育新兴财源,优化财源结构,强化财政增收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全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77288万元,较预算增收4288万元,同比增长17.44%;小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0576万元,较预算增收9576万元,同比增长36.6%。
  ——优化支出结构,民生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始终将社会受益面、百姓受益度作为衡量财政政策落实和支出结构调整效果的重要尺度,努力打造“民生财政”。2015年,全县民生支出达78228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36%以上。全年投入教育资金34319万元,支持义务教育发展、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夯实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投入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2124万元,促进劳动力充分就业,积极建设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大力支持残疾人就业、康复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投入卫生事业发展资金14224.73万元,群众就医条件得到切实改善;投入保障性住房资金7092万元,用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以及农村危房改造等建设,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口的住房难问题。
  ——发挥财政职能,脱贫攻坚工作保障有力。2015年,我们合理调度财政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调控优势,把有限的财力和资金用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保障上,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更具科学性。全县三农投入36654万元,支持推进饮水安全、通村公路、危房(窑)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现代农业发展、土地确权登记、农田水利建设、苗林产业培育等项目;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过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安排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担保及风险基金 3473万元,撬动兰州银行信贷资金2.8亿元,全力支持金融扶贫;安排精准扶贫专项贷款风险补偿金337万元,落实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7879万元,已发放到位17879万元,受益群众5617户。同时,筹措资金1565万元,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1000万元,支持工业园区建设,人居环境得到切实改善,为招商引资和财源培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化财税改革,依法理财能力有效提升。按照“积极稳妥、统筹兼顾、注重绩效”的原则,不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财政体制机制活力进一步释放。认真贯彻执行新《预算法》,严格按照“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细化部门预算编制,按照“二上二下”的预算编制程序,科学编制2015年财政收支预算,在十七届人大19次会议上批准,并批复下达到全县各预算单位。将全县所有乡镇和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确保了财政资金安全运行,完成国库集中支付18.49亿元,占总支出的86 %。在政府网站全面公开2014年财政决算、2015年财政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同时,依托“三张清单一张网”,公开财政职权,明确责任清单,公开专项资金安排,实现财政管理的公开透明。全县政府采购规模达2.3亿元,较采购预算节约资金2006.44万元,政府采购更加规范。
  ——完善监管机制,财政监督水平不断提高。围绕构建财政“大监督”格局,积极推进财政监督工作转型,实现全方位、多角度、动态化监管。对于下达的各类专项资金,按计划、按进度及时拨付,不占压滞留,确保专款专用。同时加大拨付使用过程的监督,做到财政资金走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到哪里,全方位地监督管理专项资金。严格执行《庆阳市革命老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预算绩效和项目资金管理,强化了预算执行力。扎实开展财政存量资金、涉农资金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进一步规范了财务管理,严肃了财经纪律。
  2015年,全县财政工作在困境中奋进,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良好,在税源培植、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在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各项财税改革措施,搭建投融资平台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支出上做了积极的贡献,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财政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支柱财源缺乏,财源培植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二是预算刚性有待加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均衡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支出结构需进一步优化,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政府性债务多,还贷资金压力大,财政融资难题亟待解决。四是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财政体制改革需进一步深化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