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庆城县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各卫生健康单位:
为切实保障母婴安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县卫健局结合国家和省市文件要求,制定了《庆城县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年)》。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庆城县卫生健康局
2022年4月7日
庆城县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年)
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落实《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健康甘肃2030”规划》、《甘肃省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和《庆阳市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进一步提高我县儿童健康水平,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坚持儿童优先,共建共享。遵循儿童优先发展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保障儿童健康,为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健康人力资源。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保生存向促发展转变,构建整合型儿童健康服务体系,推进全县儿童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公平可及,促进均衡。加强农村地区儿童健康工作,夯实基层儿童健康服务基础,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全县乡村振兴,推动儿童健康服务均等化。
坚持守正创新,持续发展。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因地制宜,改革创新,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健康事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深入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进一步完善全县城乡儿童健康服务体系,着力改善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提升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和医疗保健服务能力,儿童享有更加均等可及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具体目标。到2025年,实现以下目标:
到2025年,全县覆盖城乡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层儿童健康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儿童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儿童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具体目标如下:
——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3.1‰、5.2‰和6.6‰以下。
——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5%以下。
——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街道)为单位保持在90%以上。
——儿童肥胖、贫血、视力不良、心理行为发育异常等健康问题得到积极干预。
——儿童常见疾病和恶性肿瘤等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得到有效防治。
——进一步普及儿童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儿童及其照护人健康素养。
三、重点行动
(一)新生儿安全提升行动。
1.加强危重新生儿救治网络建设。加强县级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强化危重新生儿救治保障。不断完善县级危重新生儿救治网络,重点加强全县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和转运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上下联动、应对有序、运转高效的危重新生儿救治、会诊、转诊网络。强化产科与新生儿科医护团队产前、产时及产后的密切合作,提升助产机构危重新生儿救治能力。开展危重新生儿救治网络建设质量评估,县人民医院建成符合质量评估要求标准化的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2.提升新生儿医疗救治服务能力。加强全县新生儿科医师培训,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新生儿科医师均经过系统培训。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每季度开展至少1次专项技能培训和快速反应团队急救演练,提升新生儿救治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全面推广新生儿复苏技术,每个分娩现场均有1名经过培训的新生儿复苏专业人员,减少新生儿死亡。深入实施危重新生儿筛查与评估、高危新生儿分级管理与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新生儿死亡评审等制度,保障新生儿安全与健康。
3.强化新生儿生命早期基本保健。强化全县新生命围孕期、产时和分娩后连续健康监测与保健服务,保障胎儿和新生儿健康。加强新生儿规范化访视,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保健护理和疾病预防,早期发现异常和疾病,及时处理和就诊,新生儿访视率保持在90%以上。强化早产儿保健服务,规范早产儿专案管理,推广早产儿母乳喂养、袋鼠式护理和早期发展促进,不断提高早产儿专案管理率。
(二)出生缺陷防治提升行动。
4.完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建立健全县级多部门联动防治出生缺陷工作机制,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防治措施。加强县级出生缺陷防治机构能力建设,规范婚前孕前保健门诊、产前筛查机构、产前诊断机构设置和管理,健全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治疗网络,开展相关特色专科建设。加强临床遗传咨询、产前超声诊断、遗传病诊治等出生缺陷防治紧缺人才培养。健全县级出生缺陷防治网络,促进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耳聋等重点出生缺陷疾病的早筛早诊早治。
5.推进出生缺陷防治服务。一是强化一级预防。加强知识普及和出生缺陷防治咨询,推广婚姻登记、婚育健康宣传教育、生育指导“一站式”服务。统筹推进婚育健康教育、婚前保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工作,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二是完善二级预防。建立健全产前筛查和诊断服务网络,加强县级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中心建设,针对先天性心脏病、遗传病等重点疾病推动围孕期、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服务和多学科诊疗协作。实施农村妇女产前筛查补助项目。三是推进三级预防。逐步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和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率分别达到98%和90%以上。做好甘肃省贫困听障儿童救治项目和甘肃省苯丙酮尿症患儿特殊奶粉补助项目宣传工作。
(三)儿童保健服务提升行动。
6.加强儿童健康管理。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重点做好儿童体格生长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心理和行为发育评估、眼保健和口腔保健、听力障碍评估等。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分别保持在85%以上和90%以上。将儿童健康管理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设立多种类服务包,提供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儿童保健服务。认真落实《庆阳市高危儿童保健分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推动建立全县高危儿童登记、转介和专案管理的衔接机制,规范高危儿童保健管理。加强对幼儿园、托育机构卫生保健业务指导。
7.强化儿童营养喂养与运动指导。关注儿童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开展孕前、孕产期营养评价与膳食指导,提高全县母婴营养水平。实施母乳喂养促进行动,加强爱婴医院管理,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强化婴幼儿辅食添加咨询指导,降低儿童贫血患病率和生长迟缓率。继续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加强儿童运动指导,普及运动科普知识,保障学龄前儿童每日不同强度的运动时间不少于180分钟,中等强度及以上的运动时间不少于60分钟,减少久坐时间,促进吃动平衡,培养儿童良好运动习惯,预防和减少儿童超重和肥胖。加强儿童营养喂养咨询、运动指导科学专业队伍建设,提高营养喂养咨询和运动指导能力。
8.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探索开展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评估,以儿童孤独症等发育异常为重点,构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筛查评估、干预治疗和危机援助公共服务网络,逐步实现社区可初筛、县级能复筛、专业医疗机构能诊断和康复。推动县妇幼保健院、县人民医院开设儿童精神心理科或儿童心理保健门诊,加强儿童精神心理专科建设。加强社会宣传健康促进,营造心理健康从娃娃抓起的社会氛围。针对孕产妇及家庭成员、儿童家长、幼儿园和托育机构工作人员、学校教师,普及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健康知识,开展生命教育和性教育,培养儿童珍爱生命意识和情绪管理与心理调适能力。
9.推进儿童眼保健服务。实施儿童眼健康“启明行动”,加强科普知识宣传教育。聚焦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先天性白内障等致盲性眼病以及屈光不正、斜视、弱视、上睑下垂等儿童常见眼病的筛查、诊断和干预。普及儿童屈光筛查,监测远视储备量,防控近视发生。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医适宜技术试点。扎实开展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强乡镇卫生院、县妇幼保健院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与县人民医院眼科建立协同机制,实现儿童眼健康异常情况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
10.加强儿童重点疾病防控。以肺炎、腹泻、手足口病等儿童常见疾病为重点,推广儿童疾病防治适宜技术。提高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等重病诊疗能力。实施国家免疫规划,规范开展儿童预防接种,维持较高水平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坚持常规和应急结合,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儿童医疗救治,保障儿童必要应急物资储备。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新发传染病疫情防控中儿童健康评估与干预。加强儿童碘缺乏病的防控工作,开展定期监测,消除碘缺乏危害并保障儿童碘营养水平适宜。做好农村地区儿童氟斑牙和大骨节病的筛查与防控,保护儿童牙齿、骨骼健康发育。
(四)儿童早期发展服务提升行动。
11.加强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聚焦0~3岁婴幼儿期,在强化儿童保健服务基础上,通过家长课堂、养育照护小组活动、入户指导等方式,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和技能,增强家庭的科学育儿能力,促进儿童体格、认知、心理、情感、运动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以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为重点,实施农村儿童早期发展项目,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均等化。
12.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建立适应儿童早期发展需求的儿童保健、儿童营养与运动、心理与社会适应等多学科协作机制,开展涵盖良好健康、充足营养、回应性照护、早期学习、安全保障等多维度的儿童早期发展综合服务。规范和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提升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质量,全县力争建成1家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的儿童早期发展服务阵地,推动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开展儿童早期发展适宜技术培训,提高基层人员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五)儿童中医药保健提升行动。
13.加强儿童中医药服务。落实《庆阳市推进妇幼保健领域中医药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推动县妇幼保健院规范建设和发展中医临床科室,能够提供儿科中医药服务,构建儿科中西医协作诊疗制度,开展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多学科协作诊疗服务。积极推广应用小儿推拿等中医药适宜技术,认真执行小儿厌食病、小儿汗病等儿童常见病中医临床路径,强化中医药在儿童医疗保健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县级医院建设中医儿科特色专科,加强儿科中医药人才培养,通过师带徒等形式,培训儿科中医药业务骨干。
14.推进儿童中医保健进社区进家庭。县岐伯中医医院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的指导,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师的儿童保健和儿科诊疗服务能力。鼓励家庭医生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乡镇卫生院和县妇幼保健院要积极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普及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提升群众中医药保健意识。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85%以上。
(六)儿童健康服务体系提升行动。
15.完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以县妇幼保健院和县人民医院、县岐伯中医院儿科为核心,以乡镇卫生院为基础和支撑的全县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全县儿科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以县级医疗联合体为载体整合区域医疗资源,促进优质儿童医疗资源上下贯通,通过对口帮扶、医共体建设等方式提升全县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16.强化基层儿童保健服务网络。加强以县级妇幼保健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基层儿童保健服务网络建设。开展儿童保健门诊标准化建设,提升儿童保健服务质量。探索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儿童保健科、儿科门诊、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有机整合,优化功能布局,丰富内涵,推进儿童健康全过程管理和服务。实施儿童保健人员培训项目,逐级开展儿童保健人员培训,加强基层儿童保健服务队伍建设。
17.加强儿童保健服务质量管理。健全全县儿童保健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完善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全县各类医疗机构要强化儿童保健服务质量管理,落实主体责任,实行院、科两级质量管理,推动儿童保健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县妇幼保健院要加强对全县辖区儿童保健服务质量管理,将儿童保健服务质量改进纳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和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
18.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以环境设施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安全需要、医疗保健服务优质高效为重点,以县妇幼保健院、县人民医院、县岐伯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促进儿童保健与儿科临床高质量融合发展,加强儿童康复服务供给和儿童伤害监测干预,畅通儿童危急重症抢救绿色通道。医疗机构构建符合儿童身心特点、呵护儿童健康全过程的温馨服务环境和友善服务氛围,努力为儿童提供有情感、有温度、有人文的优质医疗保健服务。
(七)智慧儿童健康服务提升行动。
19.健全儿童健康服务信息化平台。加强区域妇幼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儿童健康信息标准,推进儿童健康信息互联共享。积极推进母子健康手册信息化,加强实时动态儿童健康管理。
20.推广“云上妇幼”服务。充分利用各种互联网交流平台,开展线上儿童健康评估和指导。推进预约诊疗、诊间结算、移动支付、检验检查结果线上推送与查询等智慧服务,提高就医体验。广泛开展远程会诊、线上转诊、远程培训和指导,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利用5G技术、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儿童健康监测与管理,创新儿童医疗保健服务模式。
21.进一步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不断优化便民服务流程,加快推进全县出生医学信息联通共享,充分应用甘肃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系统,实现与甘肃省“数字政府”建设、电子证照系统功能对接,促进“出生一件事”跨区域、跨部门办理,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开展出生医学证明线上申领,实现在线申请、在线核验、机构审核、预约取证等,逐步实现出生医学证明的“网上办”、“掌上办”。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卫健局负责全县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方案的制定,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全县各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明确分工,细化措施,创新管理,统筹推进,落实各项具体政策和工作任务。加强督促指导和监测评估,深入查找分析问题,及时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开展“儿童健康综合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儿童健康服务水平。
(二)保障经费投入。县卫健局积极汇报衔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儿童健康服务网络、人才队伍建设、儿童健康服务的投入,加大各级医疗机构儿科能力建设,提高服务供给效率和公平性,提升全县儿童的健康化水平。
(三)广泛社会宣传。各医疗单位要加大健康儿童行动宣传力度,做好行业内和面向公众的政策宣传,总结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县卫健局将根据全县工作推进开展情况,适时宣传表扬典型机构、人员和事例,切实增强全县儿童健康战线工作人员的使命感、荣誉感,有效提升全县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为促进全县儿童健康事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氛围、群众基础和社会支持环境。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