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怀版
  • 无障碍
  • 政务微信

庆城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关于印发《庆城县“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

来源:庆城县政府办 发布时间:2022-04-19 16:00:48 浏览次数: 【字体: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

《庆城县“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庆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8日

 

庆城县“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政府关于促进就业的决策部署,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依据《庆阳市“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结合全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础环境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成效

“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就业创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创业环境,服务重点企业,全县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就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与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协调起来,在省、市出台稳就业政策文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全县发展实际,先后研究制定了《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庆城县中长期职业技能培训规划(2018—2025年)》《庆城县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效的实施意见》《庆城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庆城县县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等具体就业措施,切实把稳就业政策用足、用活,执行到位,形成促进就业创业的有效合力。

——就业输转规模稳步扩大。“十三五”期间,全县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低位运行,实现低于4%的预期控制目标。全县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3.11万人,占计划20万人的115.54%,相比“十二五”期间增长12.3%。实现劳务收入56.88亿元,占计划50亿元的112.1%;其中贫困劳动力输转3.98万人,实现收入9.39亿元。

——就业培训质量不断提高。积极整合培训资源,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基本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十三五”期间大力开展汽车驾驶员、电焊工、挖掘机、装载机、家政服务员、美容美发、保育员、中式烹调、面点师、果树工、创业等培训及补贴工作,累计培训1.99万人(东西部协作培训560人),培训人数相比“十二五”期间增加8.95%。

——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显著。创建国家级就业扶贫基地1个、省级创业园区(孵化基地)2个、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2个、市级创业示范基地4个、县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14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0.75亿元,带动就业0.55万人,扶持创业实体615户,其中大学生创业44户。2018年我县被评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争取省级扶持资金140万元,为两个省级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分别争取扶持资金120万元。2020年为药王洞养生小镇创业孵化基地、三十铺新型农业创业孵化基地、醋头醋创业孵化基地争取市级创业扶持资金90万元,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公共就业服务无缝对接。“十三五”期间,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春季人才招聘会”“就业扶贫日”“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等就业专项服务活动20场次,组织专人在全县15个乡镇、6个社区、20个省内外重点企业开展各类宣传和咨询活动50多场次,服务群众1.56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多份,0.76万人通过招聘活动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二)目前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全县正处于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瓜果、草畜、苗林等传统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医药、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就业长期稳定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较多,城镇就业困难群体数量大,供大于求的矛盾仍严重存在。尤其近几年随着长庆油田生产单位搬迁及其服务企业陆续撤离,全县就业岗位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加之疫情影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部分在外务工人员返流,对就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稳岗压力加大,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就业工作任重道远。

二、总体工作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深刻认识做好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坚持供需两端发力,统筹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坚持加大就业服务能力建设,为城乡劳动力提供优质化服务;坚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升经济发展动能,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努力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

(二)发展思路

——持协同发展。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就业发展调控的下限,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促进产业结构、区域发展与就业协同。

——实施双创引领。提高创业创新服务效率,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体系、制度保障和服务支撑,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

——注重城乡统筹。提高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坚持突出重点,落实支持政策,加强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创业。

——突出问题导向。注重防范失业风险,努力促进就业公平,持续提升就业质量,不断增强劳动者获得感。

(三)目标任务

“十四五”期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500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200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到100%;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扶持首次创业600户,力争发放创业贷款12亿元,带动就业0.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5万人。力争建设省级创业园区(孵化基地)1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园区)2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明显提升,就业结构性矛盾得到较大缓解。

“十四五”就业促进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2025年目标

指标属性

1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1.5〕

预期性

2

失业人员再就业(万人)

〔0.35〕

预期性

3

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万人)

〔0.22〕

预期性

4

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

100

预期性

5

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

>95

预期性

6

城镇调查失业率(%)

<6

预期性

7

扶持首次创业(户)

〔600〕

预期性

8

发放创业贷款(亿元)

〔12〕

预期性

9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

〔21.5〕

预期性

10

职业技能培训(万人)

〔1.5〕

预期性

注:〔〕表示五年累计数字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转变观念,拓展就业空间

1拓展就业增长空间。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大力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行动,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面宣传,鼓励果农、菜农等经营个体与互联网、新媒体行业无缝衔接,通过“直播带货、直播带岗”等形式扩大职业农民就业规模。

2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推进人力资源市场规范化建设,畅通信息发布渠道,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促进劳动力在地区、行业、企业之间自由流动。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的公共就业服务职能,办好各类招聘会,实现招聘会制度化、常态化。加强与发达地区劳务协作交流,畅通劳务输出对接渠道,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就业创业服务共同体,强化劳务用工合作。加强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中介机构、企业用工、求职者登记等管理,确保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

(二)优化环境,推动大众创业

1优化创业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简化审批流程,提供“一站式”全程服务。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及时兑现一次性创业补贴,加大创业资金支持,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宣传创业典型,弘扬创业精神,营造崇尚创业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2增强创业活力。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作,鼓励返乡人员充分开发乡村、乡土、乡情潜在价值,发展休闲农业、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新媒体发展带动返乡创业。鼓励返乡人员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

3发展创业载体。计划建设省级创业园区(孵化基地)1个、市级创业园区(孵化基地)2个,加快发展众创空间,吸引各方创业者前来投资兴业

4开展创业指导服务。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实操培训等创业服务活动,提高创办企业初创期、发展期的成活率。充分利用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创业创新平台,组织创业导师团对创业项目进行针对性的项目评估、开业指导、巡诊问诊、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工作。

(三)突出重点,促进充分就业

1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坚持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着力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规模。加大“乡村就业工厂”和“乡村就业帮扶车间”建设力度,提升管理水平,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

2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加强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吸纳500人以上大中专学生来庆城县实习实训,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深入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微企业就业。

3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开展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鼓励就业困难人员到企业就业、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安置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难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4统筹做好其它群体就业工作。聚焦长期失业青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戒毒康复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人员的就业情况,将其纳入实名信息数据库,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实践指导,扶持自主创业,实施托底帮扶,着力激发就业内生动力,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帮助更好适应和融入就业市场,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四)优化结构,强化教育培训

1完善人才培养机构。大力发展技工教育,鼓励县职业中专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将县职业中专打造成综合性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将县农广校建设成特色公共实训基地。

2强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行校企合作、“互联网+职业培训”等培训模式。探索购买培训项目、直补培训机构等方式。实施就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岗位技能培训等,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结合市场需求举办电子商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特色产业、特色烹饪、电焊工、汽车驾驶、装载机、挖掘机、机床加工等市场前景好的培训班,提升培训质量和就业质量。

(五)完善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1.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乡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每个乡镇设置人社便民服务大厅、技能培训教室,继续推进就业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在省级监测2个村(玄马镇孔桥村、卅铺镇十五里铺村)的基础上,再选择重点乡镇重点村、扩大监测范围,及时掌握就业形势。

2.推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化。运用甘肃省大就业信息管理平台,实时动态管理城镇就业、失业各类人员信息。推动就业创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构建大数据应用体系,支持就业服务绩效考核和就业形势分析研判。继续加强社区就业创业服务化建设,实现社区就业创业自助服务。

3推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一体化。构建就业创业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公共就业服务部门与财政、公安、税务、市场监管、民政、银行、社保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逐步实现数据共享。

(六)健全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深入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落实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女职工特殊保护制度。加强对劳务派遣用工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统一的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全面落实工作时间、节假日、带薪年休假等劳动标准,规范企业特殊工时制度。

2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机制。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制度,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创新仲裁办案方式,优化仲裁办案程序,依法加大终局裁决、先行裁决、先予执行裁决力度。建立健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

3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健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和执法保障,发挥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的作用。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程序,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健全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长效机制。

“十四五”促进就业主要任务

名称

主要内容

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

规模方面

积极联系省内外企业、劳务中介机构、人力资源公司设立劳务工作站,加大输转力度,扩大输转就业规模。

优化创业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方面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加快便民服务建设,提供“一站式”全程服务、打造数字机关。鼓励全民创业创新,加大创业贷款投入额度,实施一次性创业补贴,提供创业开业指导,达到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

促进各类人员就业方面

以长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下岗职工为主要服务对象,了解就业需求,掌握职业技能,积极设置疫情防控员、道路安全劝导员、住房安全巡查员、爱心理发员、护林员等各类公益性岗位,帮助实现稳定就业。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方面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期间职业技能培训方面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完善人才培养机构,加快市场调研,确定紧缺工种,增加技能型人才培养人数。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建设方面

推进机构职能整合,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庆城县大就业网络信息平台作用,积极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春季人才招聘会”“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

促进和谐劳动关系

建设方面

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深入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制度,健劳动调解工作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和执法保障,发挥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的作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四、“十四五”期间重点项目

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结合国家、省、市有关就业的重要政策,以重点任务为指引,通过实施鼓励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托底就业为主题的3个重点项目,深入推进“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内容全面落地。

(一)鼓励创新创业带动就业项目。加强对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和其他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支持,发挥创业贷款资金导向和撬动作用,促进劳动者自主创业。“十四五”期间,争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亿元,扶持带动0.8万人实现创业就业。投入就业资金300万元,对全县范围内首次创业个体进行扶持,预计受益600户(一次性创业补贴5000元/户),带动就业1500余人,以创业带动就业,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二)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项目。对就业困难人员、离校2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从事非全日制等工作的,按照规定给予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支持劳动者多样形式就业。计划投资300万元,补助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500人。

(三)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托底就业项目。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是帮助就业困难群众实现就业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十四五”期间,计划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950个(疫情防控员、道路安全劝导员、住房安全巡查员、爱心理发员、护林员等)以上,切实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增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将就业促进作为“十四五”期间重要的民生工程、政治工程来抓,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完善县级、乡镇、村(社区)三级稳就业机制,为促进就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提高站位,加强领导,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各部门共同参与、各司其职扩大就业的“一盘棋”工作格局,统筹做好全县就业工作。

(二)健全考核机制。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把优化就业环境、落实就业政策、提高就业质量、扩大就业规模作为衡量促进就业工作的主要指标,把考核结果作为为政绩考核、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之一。强化规划执行动态跟踪,及时反馈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确保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三)加大资金投入。将促进就业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为就业服务提供资金保障,支持大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提升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提高就业扶持政策落实的精准度。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切实提高公共就业创业的服务效率和质量。

(四)优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智慧化、便民化建设,健全就业创业服务功能,落实常住地、就业地、户籍地、参保地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及时配备县级、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专职人员,保障机构正常运转,提高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水平。                                                                                   

庆政办发〔2022〕12号 庆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庆城县“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pdf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正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