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庆城党史>红色印记>详细内容

庆城县烈士陵园简介

来源:庆城县委党史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5-02-28 09:58:38 浏览次数: 【字体:

42cc7360ed26439da0f3fe0fdb50caf9.jpg

庆城县烈士陵园位于庆城县庆城镇凤南社区平安巷内,始建于1940年7月,现占地面积14889平方米。园内建有“烈士纪念碑”,“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各1座,“烈士骨灰堂”1处,有烈士陵墓139穴(其中无名烈士墓126穴,有名烈士墓13穴),陵园内青松翠柏掩映,花草烂漫,环境优雅,庄严肃穆,是全县人民凭吊烈士的重要场所。1993年5月被县政府列为县级重点保护单位,1994年10月被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4月被中共庆阳地委确定为“庆阳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12月5日被庆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庆城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6月正式树立庆城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标识碑。

1936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为了纪念在合水、庆阳等地作战牺牲的我军将士,八路军三八五旅于1940年7月7日在此修筑了烈士墓地和“烈士纪念碑”1座。1947年3月,纪念碑被国民党军队炮火摧毁,墓地和墓碑均遭不同程度破坏。1966年10月,庆阳县党政军及各界人民为了继承先烈的革命精神,又重建“烈士纪念碑”1座,置陵园六角亭内,正中刻有“烈士纪念碑”5个大字,两边刻有“先烈精神永垂不朽,革命事业后继有人”楹联。

烈士陵园西边高耸“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1座,由八路军三八五旅建于1940年7月7日,原塔址在庆阳城南门外路西,1973年3月由庆阳县党政军及各界人民搬迁于现烈士陵园内。碑阳为“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碑阴为“前方抗日阵亡烈士塔,初建于1940年7月7日。时值抗日战争如火如荼,革命战士前仆后继,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我八路军三八五旅建塔纪念。因塔身年久失修,碑文字迹脱落。为了继承先烈革命精神,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进行到底,于1973年3月重修。”

“烈士骨灰堂”建于1967年,呈列烈士骨灰9位。烈士骨灰堂的对面是石油骨灰堂。1970年10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由兰州军区组成陕甘宁石油会战指挥部,在庆阳开展大规模石油勘探会战,因油田当时是部队建制,遂在烈士陵园内建造石油骨灰堂,骨灰堂内现有骨灰57盒。

烈士陵园1985年再次扩建,筑有凉亭。烈士事迹陈列室、阅览室、走廊。2022年,庆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省厅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申请103万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对园区、墓区、纪念碑亭塔进行了修缮。2024年,省厅下拨烈士纪念设施管理维护资金50万元,对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以及烈士陵园进行了维护管理,修缮后的陵园更现肃穆庄严之氛围。

长眠在这里的先烈,虽然可资稽考的只有100多位,但他们是无数革命烈士的代表。他们中既有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也有在和平建设时期为祖国献身的;既有庆阳的优秀儿女,也有把热血洒在庆阳大地的四海志士;既有各个历史时期人民军队的指战员,也有地方游击队员,他们都是祖国的优秀子孙,民族的精英,他们在与各种敌人的残酷斗争中不屈不挠,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全心全意为人民解放事业而斗争,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英雄事迹可歌可泣,革命精神光照千秋。

终审: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