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庆城党史>党史人物>详细内容

刘仲邠

来源:庆城县委党史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3-12-28 09:41:12 浏览次数: 【字体:

eeb0e298139d4aad90db94288a9dafb3.jpg

刘仲邠原名刘兴周,字仲邠,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生于庆阳。祖籍山西灵丘,为当地望族。父刘珏,字式甫,同治进士,历任御前侍卫、庆阳府游击、肃州挂印总兵、西安城守协镇等职,在庆阳为官20多年,遂举家徙居庆阳。诰授武显将军。

刘仲邠自幼聪颖好学,为人正直豪爽,性情善良,生活俭朴。1912年刘钰返回山西老家后,仲邠替父亲掌管庆阳的产业。他好行善施,乐于救助穷困百姓;憎恨地主豪绅为富不仁、欺压百姓的行为,时常主持公道,为群众撑腰。逐渐成为颇有声望的开明绅士,深受群众拥戴,也因此受到豪绅恶霸的嫉恨和排挤。庆阳民团团总谭世麟对刘仲邠最为嫉恨,常无事生非,打击排斥,并密谋暗杀他。迫于无奈,刘仲邠1927年举家回到山西灵丘老家。

回到山西老家后,刘仲邠更加热心于公益事业,立志报国救民。积极倡导创修唐河水利工程,开挖渠道10余里,灌溉耕地2600多亩。当地群众称颂他的功绩,山西省政府为他颁发银质菊花奖章,并授予“义士”称号。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为了寻求救国门路,刘仲邠于1934年毅然离开山西,返回庆阳,整顿田产,减免家境贫寒佃户历年所欠田租,给他们赠送土地和生产资料,救济贫困人家。

1936年红军教导师进驻庆阳城,刘仲邠率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腾出私宅供红军指战员住宿,给部队筹集粮草,带头发起支前募捐活动。次年春,教导师和庆阳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发起反对恶霸地主冯翊清的斗争,刘仲邠积极参加反冯斗争,联合王家彦等中小地主和进步绅士,站在红军和群众一边,揭发冯翊清鱼肉乡民的罪恶,并与他划清界限。1938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号召减租减息,他积极响应,带头焚烧地契帐目,深受政府和人民群众好评。刘仲邠先后担任庆阳县利民工厂厂长、县政府委员等职务,并于1940年9被推选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陇东分区临时参议会议长。同年10月22日,因喉症医治无效逝世,终年49岁。

刘仲邠逝世后,陇东分区党政军机关与当地驻军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地委书记马文瑞、分区专员马锡五、三八五旅旅长王维舟、副旅长耿飚等党政军领导和各界群众参加了吊唁。王维舟、耿飚、谢扶民、甘渭汉等敬送挽幛一副,对先生作了高度评价:“作抗日先导为民主前锋壮志未酬君竟死,愤寇焰旋腾帐妖氛待扫老成凋谢我何言?”


终审:余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