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庆城党史>红色故事>详细内容

一定要和群众搞好关系

来源:庆城县委党史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5-06-30 09:11:28 浏览次数: 【字体:

1936年6月初,环县大部分地方解放了,党中央和陕甘宁省委决定由习仲勋担任环县县委书记。习仲勋到达环县后,在洪德农民许明江家找了两间坐北朝南的厦房作为办公场所,开始筹备县委和各区乡机构的建立工作。当时环县属于“红白拉锯区”,国民党部队经常出来搞破坏,党的工作开展得非常艰辛,今天成立的组织,明天就会被破坏,今天发展的党员、明天就可能被杀害,弄得人心惶惶。环县县委、县政府办公的地方经常被土匪袭击、包围,习仲勋带领工作人员不断转移,除洪德外,他们先后还在河连湾、杏儿铺、南街、曲子、八珠塬等地落脚过。有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他们就到梢林躲藏。习仲勋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要开展好党的工作只能依靠当地群众,因此常常教育工作人员一定要和群众搞好关系。他是这样要求工作人员的,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和机关所在村的群众相处得十分融洽,对革命同志和群众十分关心,经常帮他们解决一些困难。

那时农村识字的人很少,能写对联的人就更少了。群众往往为了求一副对联要拿着红纸跑很远的路请人写。一次,洪德一户姓梁的群众家娶儿媳妇,找到许明江,让他帮忙请个识字的公家人写副对联。许明江与习仲勋很熟悉,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将梁家的事情告诉了习仲勋。谁知习仲勋听后立即说:“你让他们把红纸准备好,我给他们写。”梁家人拿了红纸来,习仲勋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仔细询问了新人的姓名后,很快地写出了一大四小五副对联。有趣的是,在给洞房写的对联上,还隐藏了一对新人的名字。从此以后,洪德的很多群众有事都跑来请习书记写对联,习仲勋都做到了有求必应。

洪德乡的苟广德本是一个贫雇农,受人欺压,苦了半辈子。环县解放后,他追求进步,积极参加了革命,被群众推举为贫协主席。有一次,习仲勋和苟广德一块下乡,忙活了一天,干粮吃完了,两个人都饥肠辘辘。傍晚时分,他们眼看就要回到洪德了,苟广德却不小心扭伤了脚,疼得躺在路边无法站立起来。习仲勋要背苟广德,苟广德怕累着习仲勋,坚决不同意,说:“习书记,我是个泥腿子,咋能让你背我!”习仲勋却不顾苟广德的反对,将他背回了家,苟广德一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习仲勋却说:“咱们都是一家人,我背苟大哥是应该的。”

由于习仲勋和县委工作人员平易近人,环县的群众很快知道了“共产党的县委没有衙门架子”,国民党和土匪们的谣言不攻自破,好多群众都愿意给环县县委通风报信。习仲勋带着县委工作人员转移到哪里,哪里就有群众为他们站岗放哨。环县气候恶劣,早晚温差大,深秋时候天气就已经很冷了。1936年深秋的一天,习仲勋因紧急情况连夜赶往洪德东部的魏前掌。他出发的时候已经是夜晚,见不到一点亮光,一路上只是凭感觉赶路,一会儿爬山,一会儿过河。半夜更冷,习仲勋的双脚渐渐被冻得失去了感觉,以致半路丢了一只鞋也没察觉。等到鸡叫时分,习仲勋终于赶到了魏前掌,敲开了房东魏文祥大爷的门。魏大爷开门后大吃一惊,只见习仲勋站在门口,脸上冻得乌青,还光着一只脚,脚上已经伤痕累累,满是刺伤。魏大爷忙扶着习仲勋上炕,替他清理了脚上的刺伤后,用被子包住习仲勋的双脚捂了起来,直到2小时后,习仲勋的两只脚才恢复了知觉。魏大爷心疼地说:“还没见过把脚弄成这样的,幸亏缓过来了!”。习仲勋摸着双脚,风趣地说:“这样也好,几十里山路,没有感觉就走了。”

正是依靠着群众的支持,环县县委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县委很快下设了秘书室、组织部、宣传部、军事部、妇女部等5个工作机构,成立了环县苏维埃政府,下设政府秘书室、内务部、财政部、裁判部、保卫局等工作部门,还在环城、洪德、胡家洞子、山城、黑城岔、郭家塬6个区成立了区党委,39个乡党支部,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

(本文摘自《陇东革命根据地廉政爱民故事》,中共党史出版社。)

终审: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