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边的春节
1935年的春节快要到了,陇东高原上渐渐有了节日的气氛。在南梁荔园堡的一处院落里,刘志丹、习仲勋、王泰吉、高岗、张秀山等陕甘边苏维埃政府的领导正在窑洞里开会,讨论军事斗争、经济工作和欢度春节的事。这时,哨兵进来报告:“武万有要见领导。”武万有家在荔园堡,政府里的人都叫他武大爷。刘志丹说:“赶紧叫他老人家进来!”哨兵转身出去了,武万有随后进来了,大家纷纷起身给他让座。
武万有还没坐定,就气喘吁吁地说:“你们为老百姓辛苦一年了,年三十晚上请你们到我家吃饭。”
刘志丹说:“武大爷,太感谢你了,我们正说怎么过年的事呢。您上门来请,我们到时一定到家里看望您老人家。”
武万有说:“说话可得算数,一定要来。还不知你们看得起我老汉不?”
习仲勋走上前拉着武万有的手说:“武大爷,看得起!看得起!我们三十晚上给您拜年,好吗?”
武万有笑着说:“这我就放心了!”
武万有高兴地走了。接着一个老汉又来了,差不多说了同样的事。就这样,东家也请西家也叫,零零散散地来了不少人,荔园堡几乎家家都来了人。盛情难却,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也都一一答应了。这是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个春节,几位领导认为一定要办得热热闹闹。刘志丹和习仲勋商量,决定高岗、王泰吉、张秀山各带一个小组,分头到远一点的村里给乡亲们送对联、送鞭炮,给他们拜年。他们俩留在南梁,给附近的乡亲们拜年。
转眼间就到了年三十。南梁街上,家家户户都贴上了苏维埃政府送去的对联、挂起了灯笼。山村里不时传来清脆的鞭炮声,人们渐渐地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之中了。夜幕缓缓降临,刘志丹和习仲勋走在街上,一边缓步前行,一边欣赏各家各户的对联。有一户人家的对联很是醒目,上联是“翻身全靠共产党,幸福不忘苏维埃。”下联是:“东方太阳出南梁,红军活在咱心上。”
他们边看边走,不一会儿就到了武万有家门外。武家大门上也早已贴上了对联,上联是:“共产党记着老百姓。”下联是:“老百姓不忘共产党。”刚一进门,他们就响亮地说一声:“武大爷,我们给您拜年来了!”武万有一家闻声迎了出来。刘志丹、习仲勋向他们抱拳致意,齐声说:“武大爷!我们给您全家拜年啦!祝你们来年五谷丰登,万事如意!”
他们刚进院子,武万有全家便跪到地上,说道:“我们给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拜年了!”两人始料不及,大吃一惊,赶紧上前扶起武万有说:“咋能这样呢?快起来,快起来!”可是怎么也拦不住。一家人磕了头,起身作了揖。
武万有笑着说:“这是我们这里的风俗。不大礼下拜,别人会笑话的。”
刘志丹说:“我们保安也一样。”
习仲勋说:“我们富平也是这样。”
说着,这俩人也要给武万有磕头拜年。武万有一家却上前拦住了,让他们动不了身。武万有说:“这使不得!你们是领导,代表共产党和政府。”一家人拥簇着把他俩让进窑里。进到窑里,他们脱了鞋子,盘腿坐在炕上。炕头上放着火盆,木炭微微闪烁着暗红色的火光,炕桌也已经摆到了中间。
刘志丹和习仲勋刚一坐定,大盘小盘、大壶小壶的酒菜就摆到了桌子上。武万有拿起酒壶,先倒两杯,递到他们面前,又倒一杯端在手里,向刘志丹一举说:“敬刘总指挥一杯!”说完,两人一饮而尽。再倒一杯,向习仲勋一举说:“敬习主席一杯!”说完,又一饮而尽。一巡过后,两人拿过酒壶,给武万有斟了酒,每人回敬他一杯。他们边吃边聊,窑洞里不时传出愉快的笑声。
吃了年夜饭,习仲勋拿出一些钱来,说是他们俩和苏维埃政府的一点心意,给武万有一家大人小孩挨个散了压岁钱。武万有也拿出钱来,要给他们散过年钱,两人坚决不要。武万有却不依不饶,两人推辞不过,只得小心翼翼地接到手里。夜渐渐深了,他们起身告辞的时候,武万有一家挽留不住,把他们送到了大门外。离开武家的时候,高原上已是万家灯火,一阵阵鞭炮声洋溢着节日的气息。刘志丹和习仲勋并肩而行,又说又笑,沿着熟悉的小路,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本文摘自《陇东革命根据地廉政爱民故事》,中共党史出版社。)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