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亡报》在庆阳城创刊
还在陇东特委刚成立的时候,特委的负责人就决定创办一份进步刊物,以宣传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报道前线抗战和地方支援前线、群众运动的消息,指导统战区党的工作。1937年8月,特委书记袁国平向红军教导师政治教员张文华传达了特委创办一份进步刊物的指示。特委决定,报刊的名称为《救亡日报》,张文华任社长兼主编;办报的方针是“以激进的民主主义抗日态度出现”;办报的组织对内称为《救亡日报》社,对外称“陇东通讯社”。
1937年10月,《救亡日报》在庆阳城正式创刊。社址在陇东特委机关院内。报社有张文华、朱培屏、马志明等5名工作人员,分别承担采访、编辑、缮写和发行工作。报刊为8开纸张、2个版面,每天出版一期,交替发行石印和油印两种报纸。报纸的发行范围是特委所辖各县,创刊时期的发行量为300多份。发行的对象主要是统战区的农民、商人、军人。报刊刊登前线抗战消息和反映地方上的减租减息、改善民生等群众运动情况的文章。报刊的社论一般由袁国平等特委领导撰写。相当一部分社论是针对国民党陇东当局的活动发表评论,表明特委的立场和态度。
除《救亡日报》之外,《救亡日报》社还出版发行了一份名为《陇东通讯社》的刊物。它的主要任务是向平凉、西安等地编发前线抗战和其它方面的消息。编辑的刊物以邮寄的方式投送。
《救亡日报》是陇东统战区抗战文化的重要阵地。这份报刊是党在陇东统战区宣传全面抗日路线、反驳国民党的片面抗日路线的第一途径。通过宣传,党在统战区的政治影响力得到扩大,党的政治文化在统战区得到了广泛深入的传播。在当时的条件下,《救亡日报》也是陇东统战区群众了解新兴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全民族抗战的发展而兴起的新型文化,通过这份报纸在陇东统战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由此而推动了陇东新型群众文化的发展。此外,《救亡日报》在指导陇东统战区党的工作方面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时通讯条件落后的情况下,上级党组织的许多指示、精神,都是通过报纸传达到党的基层组织。党报的指导作用在群众文化工作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许多新的文化艺术作品正是通过报刊的报道宣传才为广大群众所认识,并进一步为群众所接受。
1938年3月,《救亡日报》改名《救亡报》,并正式被确定为陇东特委的机关报。改版后,《救亡报》改为3日刊,版面扩大为4开4版。印刷方式改为双面石印和单面油印。这时,根据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富春的意见,《救亡报》在报纸内容和版面编排上进行了一些改进,提高了报纸的质量。5月,陇东特委并入庆环分委,《救亡报》随之成为庆环分区党委的机关报。1939年秋,新华通讯社在《救亡报》社设立陇东分社,为进一步办好报纸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文摘自《中国共产党庆城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