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庆城
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由上海迁入中央根据地的瑞金,“左”倾教条主义方针开始在根据地全面贯彻。从1933年下半年到1934年秋,在临时中央冒险主义的错误指导下,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1934年10月10日,国民党重兵推进到中央苏区腹地,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此后,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也相继撤出鄂豫皖、川陕、湘鄂川黔等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1934年11月16日,根据中央指示,鄂豫皖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名义,从河南罗山县出发,开始长征。离开鄂豫皖后,红二十五军经河南西南部进入鄂豫陕边界,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1935年7月,获得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并有北上意向的消息后,鄂豫陕省委决定:“红二十五军到陕甘苏区会合红二十六军,首先争取陕甘苏区的巩固,集中力量以新的进攻策略消灭敌人,创造新的伟大红军与准确直接与帝国主义作战的阵地。”7月16日,程子华、徐海东率领部队离开鄂豫陕,向陕北方向进发。8月2日,抵达两当县灵官殿,进入甘肃境内。随后,经秦安、静宁、平凉等地于8月30日进入镇原县境内。
红二十五军进入陇东之前,陇东地方当局加强防范措施,试图阻止红军北上。8月25日,甘肃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胡抱一下令各县将粮食移贮城镇,实行坚壁清野。红二十五军进入镇原后,马鸿宾第三十五师马培清骑兵团进入镇原,寻找追击红军。9月2日,红二十五军3000多人渡过蒲河、黑河进入庆阳县境内,先由驿马关、周寨、李家寺南下到达西峰北门,随后转而东进到达赤城塬畔。9月3日上午,在这里打退了马培清骑兵团的追击,歼敌10多人。当天下午,过马莲河离开庆阳县,进入合水县境内。9月16日,穿越子午岭山区到达延川县永坪镇,与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会师,完成战略转移。会师后,这些部队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军团政委。
当红二十五军胜利到达陕北的时候,中共中央政治局1935年9月12日在迭部县俄界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将红一方面军,中共中央机关,中央军委直属部队统一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并把陕甘根据地作为长征的目的地。10月19日,中共中央与陕甘支队到达吴起镇(时属庆阳县),胜利完成战略转移。11月3日,红一方面军番号恢复,陕甘支队编为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1936年9月,红一方面军与红二、红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中国工农红军实现了空前的战略大转移。
红二十五军是第一支长征到达陕甘根据地的部队。红二十五军虽然只在庆城境内行军一天,行程40公里,但它对庆城革命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长征胜利后,西北地区的革命力量迅速壮大,庆城的西北部地区成为陕甘根据地的组成部分,当地民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日渐高涨。
(本文摘自《中国共产党庆城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