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庆州知州任职情况表
姓名 | 籍贯 职务 | 出身 | 任职时间 | 年限 | 从何而来 | 到何而去 | 备注 |
姚内斌 | 平州卢龙人。庆州刺史,兼青白两池榷盐制置使 | 军人 | 宋太祖建隆元年至开宝七年(960--974) | 15年 | 由契丹归降后从虢州调任 | 暴得疾,卒于治所,年64岁 |
|
田仁朗 | 大名元城人。庆州知州(刺史改名知州) | 军人 | 开宝七年至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4--977) | 4年 | 由西头供奉官选知庆州 |
| 沉厚有谋,雅好音律。 |
慕容德丰 | 字日新太原人。庆州知州,兼邠宁都巡检 | 荫职 | 太平兴国二年至雍熙二年(977--985) | 9年 | 由蔚州刺史调任 | 调登、莱后又回任,俄改灵州 | 以简静为治,边境安之。 |
王延德 | 大名人。庆州知州。 | 太宗晋邸旧人 | 雍熙三年至淳化二年(986--991) | 6年 | 由崇仪使、掌御厨调任 | 回朝廷,监折博仓 | 攀附得官倾险好进,时人恶之 |
刘文质 | 字士彬。保州保塞人,庆州知州 | 皇戚 | 淳化二年(991) | 几个月 | 由西头供奉官调入 | 徙知泾州 | 简穆皇后从孙。性刚。 |
李继 | 不详 |
|
| 个把月 |
|
|
|
马知节 | 字子元。幽州蓟人。庆州知州 | 将家子 | 淳化二年至四年(991--993) | 2年 | 由深州移知 | 迁西京作坊使,旋知梓州 | 好读书,友儒正直 |
程德玄 | 字禹锡。郑州荥泽人。庆州知州 | 太宗旧人,医生 | 淳化五年至宋真宗咸平四年(994--1001) | 8年 | 由凤州调任 | 入朝,后出知并、代知州 | 攀附得官,两知环州。 |
郑惟吉 | 庆州知州。《宋史》未有传 |
| 咸平五年至六年(1002--1003) | 1年多 |
|
| 见《宋史·梁鼎传》 |
杜彦钧 | 定州安喜人。庆州知州 | 皇戚 | 咸平六年(1003) | 不足1年 | 由邠州调任 | 调往延州 | 昭宪皇太后兄杜审琦从子 |
闫日新 | 新宿州临涣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都监 | 真宗为寿王时旧人 | 景德元年至至大中祥符二年(1004--1009年) | 6年 | 由泾州调任 | 转供备库使知环州 | 两知环州。原说任庆州九年,误。 |
孙正辞 | 庆州知州。《宋史》未有传。 |
| 大中祥符二年八年任(1009) | 任期不到1年 |
|
| 见《宋史·侍其曙传》 |
待考 |
|
| 大中祥符三年至七年(1010--1014) | 5年 |
|
|
|
康继谟 | 知州。《宋史》未有传。 |
| 大中祥符八年至九年(1015--1016) |
|
|
| 见现存《庆州老子道德经幢》文 |
李余懿 | 知州。《宋史》未有传。 |
| 天禧元年至三年(1017--1019) |
|
|
| 同上 |
卢鉴 | 金陵人。庆州知州,环庆路都监 | 进士未中,授三班奉职 | 天禧元年至三年(1017--1019) |
|
|
| 李余懿与卢鉴任职难划分 |
张舜臣 | 庆州知州。《宋史》未有传。 |
| 天禧四、五年至乾兴元年(1020--1022) | 3年 |
|
| 见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下简称《长编》 |
康德舆 | 字世基。河南洛阳人。庆州知州,兼兵马钤辖 | 荫祖功授职 | 宋仁宗天圣元年至九年(1023--1031) | 9年 | 由原州调入 | 调往益州 |
|
李渭 | 字师望。其先河西人,后家河阳。庆州知州。 | 进士 | 待考 |
| 由原、环州调入 | 调任益、利路兵马钤辖 |
|
史方 | 字正臣。开封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兵马钤辖 | 周易学究不中,授二班殿侍。 | 待考 |
| 由环州调入 | 又调环州、秦州 |
|
赵振 | 字仲威。雄州归信人。庆州知州,兼沿边都巡检使 | 军人 | 明道元年至二年、景祐元至四年、宝元元年(1032--1038) | 6年 | 不详 | 调泾原都监、知环州、延州等 |
|
高继嵩 | 庆州知州。《宋史》未有传。 |
| 宝元元年九月至二年五月(1038--1039) | 9个月 |
|
| 见《长编》宝元元年九月甲戌 |
张崇俊 | 庆州知州。《宋史》未有传。 |
| 宝元二年八月至康定元年(1039--1040) | 10个月 |
|
| 同上。宝元二年五月丙午 |
任福 | 字佑之。其先河东人(山西),后徙开封.知州,兼环庆路副部署。 | 军人 | 康定二年六月至庆历元年二月(1040--1041年) | 8个月 | 由鄜州副部署、州团练使调入 | 战死在好水川 |
|
张奎 | 字仲野,临濮人。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 | 进士 | 庆历元年二月至五月(1041) | 3个月 | 由户部副使调入 | 调陕西都转运使 | 原无此人,根据《宋史》补入。 |
范仲淹 | 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 | 进士 | 庆历元年五月至二年十月(1041--1042) | 1年6个月 | 由延州、耀州知州调入 | 调往泾州 |
|
滕宗谅 | 字子京。洛阳人。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 | 进士 | 庆历二年十月至三年八月(1042--1043) | 11个月 | 由泾州知州调入 | 先扣押审查后调虢州、岳州知州 |
|
王仲宝 | 字器之。密州高密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副使。 | 军人 | 庆历二年十月至三年八月(1042--1043) |
| 泾原路兵马副总管,由好水川战斗生还调入 | 调往代州 | 与滕宗谅在同一时间但不知先后 |
田况 | 字符均,冀州信都人。权知庆州。 | 进士 | 庆历三年 | 时间很短 | 陕西经略判官、知制诰 | 陕西宣抚副使 | 因滕宗谅受审察,暂代知州。 |
孙沔 | 字符规,越州会稽人。环庆路总管,经略安抚使兼庆州知州 | 进士 | 庆历三年至庆历四年五月(1043--1044) | 7个月 | 陕西都转运使 | 知渭州 | 四知庆州 |
尹洙 | 字师鲁,河南洛阳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 | 进士 | 庆历四年五月(1044) | 月余 | 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公事 | 知晋州、潞州。 | 内则外和,博学有识度。古文大家 |
孙沔 | 字符规,越州会稽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总管,经略安抚使 | 进士 | 庆历四年六月至庆历五年七月(1044--1045) | 13个月 | 渭州知州 | 河东转运使 |
|
沈邈 | 字子山,信州弋阳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进士 | 庆历五年八月至十一月(1045) | 4个月 | 诃北都转运使加按察使 | 延州知州 |
|
施昌言 | 字正臣,通州静海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进士 | 庆历五年十二月至庆历七年三月(1045--1047) | 1年5个月 | 河北转运使 | 在州所为不法降知华州 | 鹅池洞有施的修洞碑文。博物馆存有庆历六年修城碑。 |
孙沔 | 见前 | 进士 | 庆历七年三月至庆历八年二月(1047--1048) | 11个月 | 河东转运使 | 徙知成都府 |
|
杜杞 | 字伟长。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因父杜镐荫恩得官 | 庆历八年三月至皇祐二年六月(1048--1050) | 2年零1个月 | 河北转运使 | 卒于庆州官所 | 强敏有才,通阴阳数术之学。 |
张升 | 字杲卿,韩城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进士 | 皇祐二年六月至皇祐四年十一月(1050--1052) | 2年零5个月 | 开封府知府 | 知秦州 | 后官至丞相,年86岁薨。 |
何中立 | 字公南,许州长社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进士 | 皇祐四年十一月至至和元年二月(1052--1054) | 2年零4个月 | 秦州知州 | 还朝判大常寺 |
|
崔峄 | 字子才,京兆长安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进士 | 至和元年二月至嘉祐二年八月(1052--1055) | 2年零9个月 | 给事中 | 同州知州 | 所至贪奸,以老益甚。 |
傅求 | 字命之,考城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进士 | 嘉祐二年八月至嘉祐三年三月(1055--1058) | 8个月 | 陕西都转运使 | 入判大常寺权发遣开封府 |
|
刘湜(shi食) | 字子正,徐州彭城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进士 | 嘉祐三年三月至八月(1058) | 4个月 | 郓州知州 | 改知密州,病卒于任所 | 嗜酒,执法少恕. |
周沆 | 字子真,青州益都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进士 | 嘉祐三年八月至嘉祐五年(1058--1060) | 1年10个月 | 河东都转运使 | 入朝知通进银台司 | 修建范文正公祠 |
韩绛 | 字子华,开封雍丘.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进士 | 嘉祐五年至嘉祐八年正月(1060--1063) | 2年7个月 | 此年五月知蔡州未数月转知庆州 | 知成都府 | 不久为丞相,封康国公. |
孙长卿 | 字次公,扬州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荫外祖功得官 | 嘉祐八年二月至英宗治平二年五月(1063--1065) | 3个年头实1年9个月 | 陕西都转运使 | 河东都转运使 | 无文学长于政事,为能臣,性廉洁。 |
孙 沔 | 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进士 | 治平二年五月至治平三年正月(1065--1066) | 8个月 | 河中府 | 延州.在延州任上卒 | 第四次任庆州知州 |
蔡 挺 | 字子政,宋城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进士 | 治平三年至治平四年(1066--1067) | 7个月 | 陕西转运副使 | 知渭州 | 后官至枢密副使.谥“敏肃” |
李肃之 | 字公仪.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荫伯父李迪功得官 | 治平四年至神宗熙宁元年(1067--1068) | 不到1年 | 右谏议大夫 | 知瀛州 | 年82岁卒一门忠孝 |
李复圭 | 字审言.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不详 | 神宗熙宁元年至熙宁三年八月(1068--1070) | 3个年头近2年 | 成都转运使 | 谪保静军节度副使 | 贪边功,遣李信夜袭西夏,败还,斩信以自解. |
王广渊 | 字才成,大名成安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进士 | 熙宁三年八月至熙宁五年十一月(1070--1072) | 2年零7个月 | 河东转运使 | 知渭州 | 任内发生“庆州兵变”。 |
楚建中 | 字正叔,洛阳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进士 | 熙宁五年十一月至熙宁七年九月(1072--1074) | 1年零10个月 | 陕西转运使 | 知江宁 | 年81岁卒,任内庆州大旱 |
范纯仁 | 字尧夫,江苏吴县人。范仲淹第二子。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进士 | 熙宁七年十月至熙宁十年八月(1074--10777) | 4个年头实2年零10个月 | 邢州知州 | 责降齐州 | 先斩后奏,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实现“全活” |
高遵裕 | 字公绰。英宗宣仁高皇后叔。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皇戚 | 熙宁十年八月至元丰元年八月(1077--1078) | 1年. | 颖州知州 | 坐事黜知淮阳军 |
|
俞 充 | 字公达,明州鄞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进士 | 元丰元年八月至元丰四年六月(1078--1081) | 4个年头实2年零10个月 | 提举京城市易 | 卒于庆州任所 | 上书要求举兵伐夏。 |
高遵裕 | 见前。 | 见前 | 元丰四年六月至元丰四年十二月(1081) | 6个月 | 代州知州 | 贬郢州团练副使。 | 举庆州兵参与五路伐夏,大败,死伤惨重。 |
曾 布 | 字子宣,南丰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与兄同登进士第 | 元丰四年十二月至元丰五年十月(1081--1082) | 10个月 | 蔡州知州 | 迁户部尚书 | 后官至丞相,实行王安石变法。谥“文肃”。 |
赵 卨 | 字公才,邛州依政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进士 | 元丰五年十月至元丰八年四月(1082--1085) | 4个年头实2年零8个月 | 知淮阳军 | 复知延州 |
|
范纯仁 | 见前.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见前 | 元丰八年四月至十月(1085) | 6个月 | 河中府 | 召任右谏议大夫 | 第二次知庆州.后官至丞相 |
范纯粹 | 字德儒,江苏吴县人.范仲淹第四子。代兄任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以父荫得官 | 元丰八年十一月至哲宗元祐六年二月(1085--1091) | 7个年头实5年4个月 | 京东转运使 | 召户部侍郎 | 沉毅有干略,才应时须。在庆州,无为而治,汉羌皆安。 |
章楶(jie节) | 字质夫,建州浦城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以祖与叔荫而得官 | 元祐六年二月至元祐八年正月(1091--1093) | 3个年头实2年 | 吏部右司员外郎 | 改知渭州1月召为户部侍郎. | 立功为西方之最,后官至同知枢密院事,谥“庄简”。 |
孙览 | 字傅师,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进士 | 元祐八年正月至二月(1093) | 1个月 | 桂州知州 | 知渭州 |
|
范子奇 | 字中济。范雍孙。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以祖荫恩得官 | 元祐八年三月至绍圣元年二月(1093--1094) | 1年. | 权户部侍郎 | 入为吏部侍郎. |
|
穆衍 | 字昌叔,河内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进士 | 绍圣元年二月至绍圣二年六月(1094--1095) | 1年4个月 | 陕西转运使 | 知延安 | 曾任华池县令,巧断割牛舌案. |
孙路 | 字正甫,开封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进士 | 绍圣二年六月至哲宗元符元年八月(1095--1098) | 4个年头实3年 | 以礼部员外郎侍进徐王府 | 知熙州泾源 | 曾官兵部尚书. |
胡宗回 | 字醇夫,胡宿从子.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用荫登第 | 元符元年八月至元符二年八月(1098--1099) | 1年. | 秦州知州 | 知熙州 |
|
高宗惠 | 宇子育.英宗宣仁高皇后叔。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以荫得官 | 元符二年八月至十二月(1099) | 4个月 | 户部侍郎 | 卒于庆州任上.享年58岁 | 以法管家族事务,躬表率之,人无间言. |
蒋之奇 | 字颖叔.常州宜兴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以伯父荫恩得官 | 元符二年十二月至元符三年三月(1099--1100) | 4个月 | 知汝州 | 拜同知枢密院事 | 修鹅池洞,建临川阁. |
孔平仲 | 字义甫.临江新喻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进士 | 元符三年三月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0--1101) | 8个月 | 帅鄜延路 | 主管兖州景灵宫 | 长史学,工文词,著续《世说》。 |
苗履 | 潞州人。“庄敏”公苗授子。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以荫得官 |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 | 几个月 | 成州团练使 | 知渭州 |
|
胡宗回 | 见前 | 见前 |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 | 仅几个月 | 待制 | 知渭州 | 第二次知庆州 |
曾孝序 | 字逢原。泉州晋汀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以荫得官 | 徽宗崇宁元年至三年(1102--1104) | 3年 | 不清 | 不清 | 传记中说累官至环庆路经略安抚使。抗金死,谥“威憨” |
郑仅 | 字彦能,徐州彭城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进士 | 崇宁四年(1105) | 多半年 | 陕西都转运使. | 徙秦州 | 传记上为改知宁州,误,应为庆州.谥“修敏” |
钱即 | 字中道。吴越王诸孙。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进士 | 崇宁四年至大观四年(1105--1110) | 5个年头实4年多 | 陕西转运判官. | 知延安府 | 赠光禄大夫,谥“忠定” |
薛嗣昌 | “恭敏”公薛向子。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以荫得官 | 政和元年(1111) | 1年. | 渭州知州 | 责安化军节度副使,安置郢州 |
|
侯临 | 无传记。《忠惠集》:“陕西转运使陈遘知庆州,直龙图阁知庆州侯临知延州,同制。” |
| 政和二年(1112) | 1年. |
| 知延州 |
|
陈遘 | 字亨伯。江宁徙永州。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进士 | 政和三年(1113) | 1年. | 陕西转运使 | 召还京师 | 力主抗金,为部下所害 |
姚古 | 姚兕子,五原人。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政和七年,升庆州为庆阳军;宣和元年,升庆州为庆阳府。 | 军人 | 政和四年至七年、重和元年、宣和元年至三年(1114--1121) | 8年 | 靖康年前无传记,不详 | 不详 | 《十朝纲要》:政和七年九月“知庆州姚古破夏成德,辛丑,加少保。” |
宇文 虚中 | 字叔通,成都华阳人。庆阳府知府,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进士 | 宣和四年(1122) | 1年. | 不详 | 不详 | 宣和中,奏改范文正公祠为“忠烈庙” |
种师中 | 字端孺,种世衡孙.庆阳府知府,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军人 | 宣和五年至七年(1123--1125) | 3年 | 环州、邠州知州 | 知秦州 |
|
王似 | 无传记。庆阳府知府,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
| 钦宗靖康元年(1126) | 1年. |
|
| 这年北宋亡,但王似仍任庆阳府知府至南宋。 |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