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 李梦阳
李梦阳,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子,明代庆阳人。宪宗成化八年十二月七日(公元1473年1月5日)生,世宗嘉靖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530年1月28日)卒。他历经明代中叶,倡导文学复古,身先“前七子”,为振兴文坛,名垂千古。
梦阳自幼家贫,十岁偕兄弟随父徙居开封。父亲李正颇受温和王信赖。梦阳清姿玉表,亦深得王门器重,“入饱出嬉”,居生优越,学业长进。
十九岁在开封成婚,次年携妻左氏回庆阳探亲。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应陕西乡试,举人名列榜首,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进士及第,授观政于通政司。后父母相继去世,回庆阳守制。寓居华池三年。
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梦阳告别故乡,归任户部主事。先后奉命监收通州国储、监三关招商,晌宁夏军。因触怒权豪势要,含冤系狱。由于他义正严词,据理辩驳,最终获释。
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李梦阳升员外郎,应诏《上孝宗皇帝书稿》直陈己见,指出明王朝危机四伏,急需革除积弊,改弦更张。并揭露皇亲寿宁侯张鹤龄恃宠横行,要求孝宗严加节制。张怀恨在心,诬告梦阳讥称“母后”为“张氏”,罪当斩。一时张皇后纵容其母金夫人哭闹朝廷,孝宗无奈,遂将梦阳暂时入狱。以避风潮。后杖责“夺俸三月”,释放复职。
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李梦阳出任郎中。时宦官刘瑾专权,祸国殃民,户部尚书韩文深受其害,遂与李梦阳上书弹劾,不幸得咎。李梦阳、韩文等四十八人贬谪归里。
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李梦阳起任江西提学副使。兴办教育,重建书院,增加社学。改革科举制度,生员周仕工诗歌,不善八股,破格录用,故有“空同行法不守故常”之称,他才高八斗,不逢迎上官。拳打淮王府校,为生员仗义执言,后遭枉告,入狱广信。生员万人鸣冤,不被理会,却以“陵轹同列、挟制上官”,祸及夺职,“冠带闲住”。正德九年移居开封。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因宁王朱宸濠造反被诛,事坐梦阳,赖同僚力救,方免一死,“削籍”为民,专事文学活动。
明代永乐成化间,“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甚嚣尘上,“台阁体”侧身文坛。其宗旨以阿谀粉饰为目的诱惑部分文人,升迁求进。弘治中,李梦阳痛斥“台阁体”,倡导文学复古,一时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推波助澜,奋起响应。“台阁体”原形毕露,逐渐消声匿迹。嘉靖间,“后七子”出,继续奉行李梦阳复古文学主张,历经三朝,推陈出新,百年不衰。
李梦阳工诗赋,重文章,40年文学生涯,诗尊李杜,赋承屈贾,文从两司马,大笔气势磅礴,思如涌泉,自出机抒。《空同集》诗赋、古文、传记、墓志、序跋,兼容并蓄,卷帙浩繁,是一部垂世力作。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