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地方史志>方志编纂>详细内容

如何编好扶贫志

来源:庆城县地志办 发布时间:2022-01-17 10:59:51 浏览次数: 【字体:

一、从脱贫攻坚精神中汲取力量 切实增强编纂好扶贫志的责任担当

一是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精神的重要论述,切实让脱贫攻坚精神成为推动我们做好地方志工作的重要精神动力。

二是学习弘扬脱贫攻坚敢于攻坚、勇于担当的不懈奋斗精神,主动为编修好扶贫志挑重担。

三是学习弘扬脱贫攻坚求真务实精神,切实使所编修的扶贫志与这些年脱贫攻坚的客观实际相符合。

二、从对扶贫工作全面、系统的把握中,拟定设置好扶贫志篇目专志的历史、特点、基本内容及编写方法。

(一)专志的历史

专志历史悠久,被人们视为方志起源之一的《禹贡》就可以看作是地理类的专志。汉武帝时,司马迁把当时的各种典章制度和其他专项内容以类划分,列为《律书》、《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平准书》、《礼书》、《乐书》、《历书》等八篇,开创了专志的体例。唐宋以来,方志中的专业类目也不断增多,出现了专门的风俗志、边关志、山水志、名胜志等。明清时期,方志的专志类目更加齐全,分类也更加详细。辛亥革命以后,在专志的内容上,开始摆脱妆点名胜、炫耀乡里的局限,涉猎经济范畴的专志越来越多,如鲁迅撰写的《中国矿产志》。新中国成立后,各行各业为了储存必备的信息“经世致用",“有助于各行各业全体干部、职工提高专业知识和文化水平”,于是专志的范围迅速扩大到各个领域。

(二)专志的特点

1.专志内容的专业性。2.专志体例的独特性。3.专志记述方法的综述性。4.专志的独立性。

(三)专志的基本内容

 1.记述事业发展的概况。2.反映事业的发展、变化。3.点面结合记述事物。4.记述成绩和不足。

(四)专志的写法

1.横排门类,纵写始末。2.抓住特色,突出特点。3.选取典型,深化记述。4.找准切入点,避免重复。5.运用对比方法,彰显成果。

甘肃40 年来扶贫工作的主要进程。

1.“两西”农业建设及全面扶贫阶段。2.“四七”扶贫攻坚阶段。3.参与式整村推进阶段。4.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阶段。

扶贫志篇目的拟定。

(一)篇目在志书编纂中的重要作用

1.篇目是整部志书的骨骼。

2.篇目是搜集资料的向导、整理资料的提纲。

3.篇目是分工编写的依据、总纂合成的纲领。

4.篇目是志书质量好与坏的关键因素。

5.篇目对整个志书编修过程起着宏观控制、调节、指导的作用。

(二)扶贫志篇目的具体拟定情况

1.资料搜集篇目。2.资料整理篇目。3试写稿篇目。4.目录式篇目。

(三)篇目设置及志书内容记述中应注意的问题

1.门类不全,体例不完备。

2.编、章标题同名,不符合志书规范要求。

3.层次不清,内容归属不当。

4.谋篇布局不合理,轻重失衡。

5.志书中反映区域特点的典型事例少,地方特色彰显不够。

6.记述方法单一,表述肤浅。

7.志书资料不足,缺乏可读性。

8.编纂组织不力,不能按时完成编纂任务。

三、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保证扶贫志编纂质量

1.必须坚持政治标准第一。编纂扶贫志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记述40年来甘肃及各地、市、州、县、区扶贫工作的历史与现状。全书的记述要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如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统战政策、外交政策、保密等有关政策规定),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改革开放,有利于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利于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2.必须抓好资料搜集整理工作。

一是加强入志资料取舍标准的研究,防止一些无关紧要的资料滥竽充数。二是加强统计数字在志书编纂使用中的研究,防止搞数字堆砌。三是加强统计表格的设计制作,防止照抄照搬其它部门现成的表格。

3.必须增强志书的著述性。志书的著述性不强,其主要表现:一是进行流水式记述。二是记述要素不全。三是记述内容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四是以偏概全。五是“述体”不“述”。六是对志稿贯串不够。

4.必须突出地方性特点。一是总体展示的方法。二是直接揭示法。三是增设类目法。四是升格法。五是扬长揭短法。


终审:余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