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明清时期
明
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其时元将张思道驻庆阳,李思奇驻临洮。明将徐达召集诸将商议讨敌方案,有人说:“思道用兵才能不如思奇,还是先夺取庆阳为宜.”徐达则认为:庆阳城险兵精,谈何容易;而临洮西控羌戎,北界湮水,攻克后,既可扩充兵力,又可满足军需粮晌,如大兵压境,思奇若不西走,必束手投降。于是派遗冯胜出战临洮。果然不出徐达所料,思奇归顺。思道闻讯恐惧,遂令其弟张良臣据守庆阳,自己仓皇逃往宁夏。
是年八月,徐达兵临兰州城下,元豫王逃遁,尽收其部落辎重,然后出萧关,攻击平凉,张思道闻风丧胆,被库库特穆尔生擒为质。张良臣在庆阳虚意投诚徐达部下薛显,佯装出迎,却反手刺伤薛显。徐达得知引兵相救。张良臣则求援于库库特穆尔,并紧急出兵占领原州和泾阳,以减轻庆阳压力。这时,徐达见势态严重,忙令冯胜封锁驿马关,一举战败其将哈扎噶尔等,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而张良臣困居庆阳,数战失利,城内粮尽,人相食,遂开城门投降。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恢复安化县。同年,知县陈渊主持重建安化县署,庆阳府通判吴士英主持重修庆阳文庙。
景帝(朱祁钰)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瓦剌族攻打庆阳。
宪宗(朱见深)成化初(公元1466年前后),陕西参政宋英修筑庆阳城。
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三月,庆阳散落陨石雨,大者如鹅卵。
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李梦阳作《上孝宗皇书稿》,对张皇后之弟寿宁侯张鹤龄残害百姓的行为痛加斥责。后梦阳被诬陷入狱。
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庆阳等地大饥,人相食。
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天大旱,飞蝗蔽天,害稼成灾,民大饥。
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陕西参政汪尚宁重修庆阳县城。
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七月三日,水漫县城南关及沿岸农田,溺死千余人。
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设参政一员驻庆阳,专管修筑城堡事。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无为教徒李文聚众起事,知府史东昌出兵讨平。
思宗(朱由检)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三月,李自成农军攻庆阳、合水等地,城堡多破。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二月,李自成农军集结延安、庆阳一带。六月,攻克庆阳府,占据城堡多处。
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农军神一元攻克保安,与副总兵张应昌交战,一元重伤身亡。其弟神一魁领其众。总兵杜文焕、贺虎臣聚众合围,神一魁奋力杀出,兵临庆阳城下,堵塞鹅池,切断水源,相持11日。定边总兵张应昌、中军张天礼来援,农军撤退。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七月,农军过天星围攻庆城3昼夜,总兵曹变蛟率兵来援,农军退。
是年八月,农军红友军、李都、司杜三、杨老柴驻军镇原,将攻平凉,巡抚练国事命甘肃总兵杨家漠,副将王性善出击遏制。农军转攻庆阳,总兵曹文昭从鄜州间道至,与杨嘉漠、王性善合兵一处,大战农军于西壕,农军北走,杜三、老柴被擒。
是年九月,农军占铁角城,接连取胜。总督洪承畴率兵进击,农军退走。
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李自成到庆阳,招兵买马,声势大振。
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农军王老虎占据金顶山。巡抚丁启睿率军驻庆阳40余日。
是年九月,农军又进驻庆阳。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司歪嘴聚众起事,占据弘化堡。守道林德馨攻之,司败被杀,余众惨遭屠戮。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十二月,李自成攻潼关夺西安,即派大将刘宗敏率众5万西进,十六日直逼庆阳城,环围数匝,激战至十八日攻克。守道段复兴、裨将周嘉彦、推官靳圣居、知府董琬、少卿麻僖均毙命。
清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五月,肃王派固山额真、杜雷,分兵合击庆阳农军。农军首领石二战败身亡。
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正月初一,农军贺弘器率众数千人攻庆阳,围城3日。守道沈加显等固守,农军退走。
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庆阳、平凉等地地震,城垣、庐舍倾倒,压死军民甚众。
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分守河西道张元磷、庆阳知府杨藻凤重修府城。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庆阳知府傅弘烈,奏准豁免庆属田赋银1.6万余两,县民为之立生祠纪念。
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清政府析临洮、巩昌、平凉、庆阳四府置甘肃省,庆阳始属甘肃。
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陕甘提督王辅臣部驻庆阳守军叛变投清。王大怒,派总兵周养元率南一元等攻克府城,清总督哈占诱知府王文绅背叛献城,南一元被俘,庆阳复失。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三月,袁本秀响应吴三桂聚众起事,大将军图海调动庆阳、宜君、延安3营兵力,与奋威将军王进宝会师出击,杀死袁本秀,余众溃散。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庆阳知府赵本植主持重修考院。
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知府赵本植主持创建凤城书院,并编修《庆阳府志》。
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始建庆阳城德胜门外的北吊桥(又名起凤桥)。
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春,陕西回民起义军北上,平凉吃紧,庆阳知府和英率兵赴援,兵败被杀。八月十五日,平凉城陷,庆阳告急。
同治二年十一月,参军马天祥部驻西峰,总督熙麟驻庆阳。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清廷诏固原提督雷正绾、甘肃提督陶茂林率部援甘。惟因道路不通,军需不给,兵无斗志,且多扰民,陇东几成拉锯局面。人民见清兵不足恃,遂纷起办团练自卫。姚魁、姚旺、苏存宏、董福祥、高二、沙三、张俊、李双梁、杜奶子也纷纷起事。后推董福祥为团总,双梁、奶子副之。陕甘难民归之者近30万。董团名噪一时,此即所谓“董字三营”(后董福祥投清)之前身。
是年五月,宁夏回民义军出没环、庆间。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九月八日,回民义军进入西峰、肖金。
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九月十一日,回民起义军首领白彦虎、马政和、崔伟等人拥兵五、六万,号称十八大营,散居董志原。北临驿马关,南到邱家寨(今宁县和盛镇),西至肖金镇,东至西华池,广袤三四百里。作为金积堡之后援。固原提督雷正绾率步骑40营进驻距邱家寨5华里的李家店,派其弟雷声远率10余营屯庆阳城南关。
是年冬,义军马正和以步骑五六万围困庆阳府城月余。
同治六年夏,清军雷声远部骑兵营驻庆阳城西河岭,四处抢劫。
同治七年春,雷声远就食宁县。庆阳城仅留部属秦登怀驻北关,孟玉德驻泰山庙嘴。城周围堡寨全被义军占领。
是年三月,庆阳城粮尽。十三日,义军夜半来袭。十四日晨,回军千余骑攻城,孟玉德、秦登怀逃跑,知县郭维蕃、游击谢炳逃命,训导王均毙命,典史李遇春自溢。庆阳城遂破。五日晨,义军焚烧南城楼、衍庆寺、泰山庙及官衙而去。午后,秦登怀率部返回,设发审局于泰山庙嘴,派士卒四处勒索,城内银粮,被搜寻一空。
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二月,左宗棠督办陕甘军务,驻节西安。派刘倬仁、雷正给进攻董志原,义军大败。遂并十八大营为四大营,护其辎重老弱北退。清军乘胜追至党家崾岘,义军散走硝河城、预旺等地,大股由环县直奔金积堡。二月二十五日庆阳城复归清军。
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置董志分县,增设县丞。翌年开始构筑新城,于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竣工。
是年,破土修筑西峰镇城。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重修庆阳文庙。是年,比利时传教士在广福镇(今三十里铺)始建天主教堂。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知府胡砺锋主持重修县城及凤城书院。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天大旱,夏秋无收。四月,青黄不接,饥民思动。二十日晚,帅仁帮、李学宗以白巾为号,率饥民数百,趁黄昏攻入西峰,商人登上屋顶,投掷砖瓦,饥民不支溃退,庆阳知府陆庆霖闻报,派兵缉捕,帅、李被杀。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知县孟滢在庆阳城南郊开辟桑园。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庆阳城设立巡警总局,后改为警备队。
是年,停止科、岁考,设立学堂。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庆阳城始办织褐局。
是年,创办县城高等小学堂和西峰、董志两等小学堂。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创立庆阳府中学堂,三年停办。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九月,宁县彭四海、蒲天鹏聚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十月五日,义军进逼庆阳城,知府善昌募集防卫 200余人,令陈杰、李廷栋、谭世雄为队长,率民团出击,义军败,死30余人。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