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地方史志>地情文献>详细内容

《甘肃年鉴(2013)》庆城篇

来源:地志办 发布时间:2015-07-20 18:19:12 浏览次数: 【字体:

   【综  述】庆城县,位于甘肃省东部,马莲河中上游,介于东经107°16′32″—108°5′49″,北纬35°42′29″—36°17′22″之间。东邻合水,西濒蒲河与镇原县相望,南和西峰区毗邻,北与环县、华池接壤。全县处陇东黄土高原中部地带,呈残塬沟壑与丘陵沟壑地貌类型。全境东西长约70千米,南北宽约56千米总土地面积2692.6平方公里。海拔1011—1623米。年降雨量464.8毫米,年平均气温9.1℃,无霜期185天,地面总蒸发量1422.4毫米森林覆盖率22.01%。2012年底,全县设行政部门54个,其中县委工作部门10个,政府工作部门25个,乡镇党委、政府15个,其他工作部门4个;有事业单位339个,其中党委系统24个,政府系统309个,群团组织6个。中央省市驻庆单位28个。

    庆城历史悠久,古属禹贡雍州之地,秦汉设北地郡,隋唐置庆州,宋元明清设庆阳府。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称庆阳县。1937年1月建立中共庆阳县委,蔡畅同志为第一任书记;1940年建立革命政权。1986年将庆阳县南部彭原等9乡镇置西峰市,北部19乡镇为庆阳县。2002年更名为庆城县。

    庆城是华夏民族的摇篮之一,举世闻名的“环江翼龙”化石从三十里铺出土,仰韶、齐家文化遗址遍及全县,周祖不窋与子鞠、孙公刘教民稼穑,发轫华夏农耕文明。庆城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周祖遗陵屹立东山之巅,普照寺大殿岿然千年,慈云寺女真文铁钟大音稀声,“周旧邦”木坊典雅雄浑。庆城县是中华医学鼻祖岐伯的桑梓,汉丞相公孙贺,义阳侯傅介子,义成侯甘延寿,宋朝抗金名将王庶、李彦仙,明代文学“前七子”领袖李梦阳,尚书李祯,明末著名书画家米万钟的故里;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和儿子纯仁、纯礼都曾在此任知州,范仲淹还在此地创作了著名的《渔家傲》。

    庆城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蔡畅、程子华、习仲勋、马文瑞、耿飙、王维舟、马锡五、杨静仁、张才千等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毛泽东、朱德、王若飞、谢觉哉、李富春、肖劲光、王震等都曾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足迹和墨迹。

    2012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77.8亿元,比上年增长16.6%;人均27243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亿元,增长8.8%;第二产业增加值60.3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10亿元,增长12.9%三次产业结构由年的9.4︰77.4︰13.2调整为9.6︰77.5︰1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17亿元,增长43.4%;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1亿元,增长44.7%;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43亿元,增长24.9%;小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21亿元,增长30.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4亿元,增长24%;农民人均纯收入4287元,增长1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15元,增长24%。

    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2003年,被甘肃省委授予“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县”。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2009年荣获“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全国文物保护先进县”和“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小城市百强县”称号。2012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县先后荣获全国农村经济“三资”管理示范县、全国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清剿火患”战役成绩突出单位全省餐饮服务和药品安全示范县、全省梯田建设先进县等省部级以上奖励40项;成功创建“全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示范区”,获市级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

   【农业农村经济】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1.33万亩,粮食总产量15万吨。其中夏粮32.71万亩,总产量6.57万吨;秋粮48.62万亩,总产量8.43万吨。油料14.7万亩,总产量0.98万吨;蔬菜面积27.5万亩,产量11.76万吨;果园面积30.91万亩,水果总产量11.62万吨,其中苹果面积21.44万亩,产量10万吨。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15亿元,增长6.9%;实现农业增加值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8%。大牲畜存栏5.99万头,其中,牛存栏4.49万头,出栏1.63万头羊存栏18.8万只,出栏6.76万只猪存栏3.57万口,出栏3.32万。肉类总产量0.56万吨,水产品产量50吨。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0.52万千瓦,增长7.89%。农用拖拉机0.53万台,增长17.6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28万吨,增长4.06%。农村用电量6392万千瓦时,增长2.01%。有效灌溉面积5.52万亩,增长4.94%。当年完成造林面积13.08万亩,增长36.96%。

   【工业建筑业】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56.2亿元,增长18%。年末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1户(当年新增5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8.82亿元,增长44.1%;实现工业增加值5.17亿元,增长43.4%;完成销售产值15.60亿元,增长23%,产品产销率为8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6亿元,增长39.8%。

    全县资质内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1.33亿元,完成增加值4.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2.2%。全县具有资质等级证的建筑施工企业9户,从业人员5423人。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全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1亿元,增长44.7%。其中:雷西高速公路完成10.1亿元,房地产投资完成3046万元。按投资构成分组:建筑安装工程完成54.3亿元,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9.2亿元,其他费用2.6亿元。按三次产业分组:第一产业完成1454万元,第二产业完成65.6亿元,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0.2亿元;第三产业完成3046万元。按投资规模分组:亿元以上项目4个,完成投资13.6亿元(含雷西高速庆城段投资);1000—9999万元项目202个,完成投资49.2亿元;500—999万元项目51个,完成投资3.3亿元。

   【城乡建设2012年,完成城区污水管网改造12公里,完成投资1500万元新区开发完成一、二期195户居民的房屋、地面附属物征收和搬迁安置补偿工作,完成土地整理600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革命纪念馆、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申报省上立项

    全年农村危旧房改造1900户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完成投资4020万元南门道路改造工程完成投资8550万元中街二期拆迁全面完成144套廉租住房主体竣工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6项,新增建筑面积8.0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23亿元;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5600万元城镇化率达到37.5%庆城县城乡建设局危旧房改造获得全国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交通和邮电】2012年,全县完成客运量464万人,旅客周转量17889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674.62万吨,货运周转量26937.27万吨公里。年末全县通车公路总里程(含村道)1244.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220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98%。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475.28万元,增长11.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10.96万元,增长21%电信业务总量2764.32万元,增长8.93%。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12820户,移动电话用户数25.2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15910户。

   【经贸招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4亿元,增长24%。其中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2.49亿元,增长25.9%;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7.65亿元,增长21.4%。批发零售业实现16.32亿元,增长23.5%;住宿餐饮业实现3.82亿元,增长27%。

    全年外贸出口创汇1100万美元,增长10%,实现出口供货70543万元,增长7.8%。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3个,到位资金18.08亿元,其中实施省外项目38个,投资总额26.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58亿元;实施省内市外项目5个,投资总额4亿元,到位资金2.5亿元。

   【财政金融】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5.43亿元,增长24.9%,完成小口径财政收入3.21亿元,增长30.3%,财政支出14.8亿元,增长15.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2.06亿元,增长14.54%比年初增加9.15亿元其中个人存款49.93亿元,增长12.66%;单位存款19.46亿元,增长10.1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8.11亿元,增长26.56%,比年初增加5.9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4.04亿元,增长17.59%;中长期贷款14.01亿元,增长36.28%个人消费贷款余额0.06亿元,比年初增加0.03亿元。

   【社会事业】全年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9个,全部获批,争取科技项目经费153多万元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7项申报国家各类专利65件,其中发明专利29件。

    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52所,其中高级中学3所,职业中学2所,初级中学17所,完全小学123所,教学点58所,幼儿园49所。有教职工3117人,其中专任教师2934人。在校学生41417名,其中高中4306名,职中3862名,初中9229名,小学16264名,在园(班)幼儿7756名。全县各类学校寄宿生达11114人,其中:小学1648人,初中6287人,高中317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2012年高考一本、二本上线率29.52%。陇东中学通过省级示范性高中验收。全年投入“两免一补”资金1158万元,其中:7900小学初中生享受贫困寄宿生补助,1754职中享受助学金补助。

    “千台大戏送农村”演出14个台口98天,其中连续台口41天,183场。戏剧演出270场次,其中公益演出43场、大型综合演出11场商业演出216场,演出收入37万元。年末图书馆藏书154744册,增加592册。年总流通书籍41596册次,20263人次,书刊外借16494册次。馆藏图书46838册、期刊合订本6000册、地方文献402本实现电子录入图书馆年开馆330天以上,周开馆56小时。全年广电事业投入1700多万元,实施“户户通”工程4.4万户,年末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11518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6403户,增长13.3%。全年广播播出公共节目时间1330.5小时,播出自制节目时间547.5小时;电视播出公共节目时间5804小时,播出自制节目时间365小时。全新建篮球场11个。全民健身11.3万人次,开展全民健身项目560项(次)。全县运动员在参加市级比赛中获得金牌10枚,银牌12枚,铜牌14枚。全年输送体育后备人才10人,其中省队6人,市体校4人。

    全县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个,其中医院23家;年末实有床位数60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98人。全县有医生328人,注册护士220人。年末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7人,其中医生1.03人。

    全年落实节育手术3626例,落实率98.43%,人口2979人,出生率11.44%。新增二女节育户244户,人口自然增长率5.79%组织编排人口文化文艺节目三部,获全省人口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一等奖一部二等奖两部。在全市率先通过“全省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县”评估验收,熊家庙钱家畔村、庆城镇莲池村、卅铺镇雷旗村、葛崾岘辛龙口村被国家人口委命名为“全国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建成驿马镇太乐村、白马乡高户村、庆城镇莲池村、卅铺镇四十铺村、马岭镇董家滩村5个特色村级人口计生宣传服务阵地。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2012年末,全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1.27平方米,农村居住人均住房面积18平方米。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07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76%,控制在预期目标3.8%以内。5073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中参保职工4228人,离退休人员845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0656人,其中在职8339人,退休2317人;参加工伤保险9648人生育保险8334人失业保险5144人。

    全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290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34741人,发放低保资金6367.9万元。全县农村集中五保供养162人。全县有老年社会福利机构1个,床位192张,增加20张。

   【“双联”行动2012年,全县“双联”工作突出做好“五件实事”,实现“八个全覆盖”省市县乡299个单位3688名干部帮联全县153个村和6859个特困户印制《致全县农民朋友的一封信》、《民情连心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干部工作手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宣传手册》9万多册,结合春耕生产,帮联干部为所联户购买化肥、地膜、种子等农用物资,帮助农民发展全膜粮食、设施瓜菜等短期效益明显的种植业,全县栽植苹果树5万多亩,新增以设施瓜菜种植、养殖绒山羊、小尾寒羊为主导产业的农户3000多户,开工建设以道路、饮水、平田整地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项目

   【环境和旅游】全年实施驿马、桐川和白马3个乡镇8个行政村(涝池、上关、儒林、驿马、党崾岘、高户、肴子、白马)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累计投资484.83万元。全县共建乡镇垃圾填埋点17处,新建垃圾屋76座,公用垃圾桶80个、户用垃圾桶4173个、人力保洁车76个、垃圾收集转运箱76个、压缩式垃圾车3辆,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

    2012年全县旅游接待48.64万人(次),增长18.05%,旅游总收入2.1亿元,增长22%,当年新增就业人数增长18%。周祖陵景区累计完成项目总投资1.423亿元,接待海内外游客31.2万人(次),门票收入达32.6万元,接待贵宾8520人、外宾328人。周祖陵宣传图片在中央1频道中午12点黄金时段的天气预报和省气象台、甘肃卫视、庆阳电视台及庆城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栏目。庆城县旅游局被评为全省第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