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示范 提升产业总水平
苹果产业正在日益蓬勃发展,也在改变着黄土地农民面朝黄土的命运。高楼乡57岁的果业大户封德隆成为高楼乡苹果产业的引路人,他有农田15亩,其中果园面积11亩。他自1980年开始栽植苹果树至今,从事苹果种植经营30多年,2015年申请注册了庆城县隆丰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高楼乡果业技术员。为高楼乡苹果产业涂上了浓彩重抹的一笔。
2013年,县果业局及高楼乡在全乡推行15年生以上老果园间伐改造技术,他经营的11亩果园属于间伐改造对象。包村干部及果业站人员多次上门做工作,本人以间伐后肯定减产为由,不接受间伐。最后,乡上主要领导和果农专家亲自上门动员,并组织他外出参观学习后,他勉强同意按照隔行隔株进行间伐。当年冬季,由原来的56株/亩,间伐到现在的20株/亩,将原来的536棵果树一次性间伐了209棵,留到目前的327棵。对间伐后的果园的修剪采取由原来的回缩短截多疏改为轻剪长放多留,做到树减肥不减而且增加了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的科学搭配,拉设铁丝网、防雹网和增栽水泥桩,并加强了树下的覆膜生草等先进技术的引用,探索尝试采用台湾智慧农业不套袋技术,减少投资成本,增加果品附加值,努力做到减产不减收。
2014年,11亩果园共套袋14万左右,产量4万多斤,市场价2.6元/斤,收益10万元左右,净产值8万多元。2015年,共套袋16万,比上年多套了2万袋子,在果园受到暴风影响下,产量达到5万多斤,产值在20万左右,净产值在16万左右,比上年增加了8万元。
间伐后果园真正达到了“行间有空带,株间不交接,树冠光照好,下垂枝结果”的目的。用封德隆自己的话说:经营果园多年,按照常规的管理办法,果园效益一直没有多大提高,间伐后,果树比原来少了一半,但效益却没有减少,而且树势生长旺盛,枝繁叶茂,还节省了劳力,并且跟进了现代果园管理技术,效益逐年攀升。他的果园每年都有省市县领导前来调研和其他地方种植户前来学习。
他在干中学,学中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了许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也总结了一些苹果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有力的推动着高楼乡苹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