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司令”带领贫困群众奔“小康”
土桥乡南庄塬村是我县倒数第三的贫困村,在这个贫困村里有一位普普通通却家喻户晓的“第一书记”,叫马伟斌。他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个村群众的观念。
土桥乡地处我县北部山区,基础条件差,人均纯收入仅2809元。在外人眼里这是一个山区的贫困村,而今年四月份到这里担任第一书记的马伟斌却不这么看。
马伟斌说:“这个村适于发展林下养鸡,对于群众增收来说是一条(渠道),也是一条捷径。”
具有丰富养殖经验和技能的马伟斌,他组织召开群众会,给群众讲国家“三西”扶贫开发的经验和精神,帮助村上40多个贫困户发展林下养鸡6300多只。
马伟斌说:“我来到这个村以后,就给群众组织培训学习,然后给这个村从帮扶单位争取了14万元,给群众无偿投去了6300只鸡苗,盖了15座鸡棚。”
在马伟斌的带领下,村民纷纷盖起了鸡棚、养起了能使他们脱贫致富的“发财鸡”。
土桥乡南庄塬村杨海东说:“马书记来到我们村上,帮我办的这个养鸡项目,养了3个月时间有100来只鸡,现在估计能有50%能够出栏,估计能卖1万块钱左右。”
“鸡司令”马伟斌在指导群众科学养鸡、防疫治病的同时,还鼓励当地群众栽植苹果树,发展林下果园养鸡富民产业,这种产业集种、养于一体,将林上与林下有机结合、“生态”与“经济”深度融合。在具体运行中,土桥乡采取“1+40”的生产模式、“公司+合作社”的销售模式,组建家庭生态农场,每村建立2个规模合作社、10个规模养殖户,同时乡上免费给养殖户投放鸡苗,发放补助资金。
土桥乡党委书记赵彤说:“我们考虑到群众要脱贫的话,就要有一个短期产业来支撑,脱贫之后要致富的话就需要有一个长期产业来支撑,这一块我们就探索出来了一个林下养鸡产业。”
如今,这种模式已经在土桥乡两个村全面实施,有望在明年年底实现整乡全覆盖,“养鸡”产业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土桥乡佛殿湾村刘奋仓说:“一个鸡的投入是40块钱,卖80块钱一个鸡还能赚40块钱,一年多不卖,卖上两茬子,一茬子可以收入8万块钱,两茬子16万。”
截至目前,土桥乡发展养鸡户150个,15座鸡舍已基本完工,2个原生态养鸡场已完成场地整理,首批4500只公苗已完成育雏到投放阶段,同时,土桥乡还引进了企业屠宰加工,建冷链生产线、土鸡品牌超市销售。林下生态养鸡已形成了“企业联户经营、农户抱团增收”的精准扶贫新路子。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