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怀版
  • 无障碍
  • 政务微信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乡镇动态>详细内容
归档时间:2021/7/30 11:01:59

产业蓄内力 扶贫求新生

来源:高楼乡人民政府 作者:苏万芳 发布时间:2015-11-23 14:56:03 浏览次数: 【字体:

杨塬村位于高楼乡政府北部,该村是县上确定的贫困村之一,全村共有贫困户82户310人,贫困面27.8%,2014年已脱贫8户33人,2015年贫困户74户277人,计划脱贫29户113人,2016年全村将实现整体脱贫。该村按照省、市精准扶贫总体部署和全县“531”稳定脱贫模式,发扬“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精准发力,着力培育苹果产业,成效显著。

认清形势、科学决策定出路 乡、村两级积极探索、创新思路,借助高楼乡光照充足,黄土层深厚,水土气候优越,发展苹果得天独厚这一优势,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精准扶贫总揽工作全局,以发展苹果产业为切入点,积极打造硬件齐全、软件规范、产业集聚、增收显著、党群认可、带动作用较强的基层党组织,为广大农民确定了这条产业致富的新路子,努力推动贫困户致富增收,以苹果产业辐射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转变观念、真抓实干见成效 大多群众认为只要守好2亩口粮田,就能解决温饱,为此,该乡党委、政府精心研究,坚持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和乡村干部一线工作法、晚上工作法、入户工作法、进园工作法。不管有多少紧迫工作冲击,不管有多少矛盾问题干扰,不管市场有多少不确定因素,扭住苹果这一主导产业不放松,直面矛盾不后退,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积极做群众思想工作,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做到了走进千家万户,想尽千方百计,切切实实做到了一切围着精准扶贫这个中心工作,狠抓苹果这一主导产业,一切资源向着苹果这一致富产业集中和倾斜。以杨塬自然村200亩新栽果树辐射带动,聂庄新栽230亩,庙花新栽100亩,以点带面连成线,通过技术培训,示范引领,各自然村分别建成一个20亩以上的苹果示范园,围绕莲高公路打造成苹果幼园标准化管理示范带500亩。对450亩老果园进行间伐改造和黑膜覆盖、配方施肥灌水、行间种草、拉枝、修剪、病害防治等管理技术,以提质增效。

辐射带动、积极“造血”创富路 该村借助全乡大力发展苹果产业的东风,在不断扩大苹果种植规模的同时,聚焦贫困群众最关切的水、电、田、房、路等热点问题。首先打造了太乐-高楼-杨塬苹果标准化管理示范带,全村果农基本实现了果园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近两年,多方积极争取资金,共新修村组砂砾路3条12.5公里,解决4个自然村98户358人行路难问题;新打机井5眼,小电井32眼,解决3个自然村83户302人的饮水问题;以农电提升改造为契机,解决了19户76人的用电难问题;积极利用农田改造项目,在全村整修梯田1650亩;由乡村两级组织扶持,群众自发筹建分别成立杨塬村苹果产业合作社和苗林产业合作社,入社员50户,建成标准化示范园500亩,栽植各类绿化树木100亩。依托金融扶持项目,建成杨塬村农村产业资金合作社,入社社员66人,入注资金25.2万元(财政下拨20万,农户自筹5.2万),社员覆盖率达22.37%。截至目前,已为10户群众发放贷款10万元,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困难的问题。

培育产业、精准滴灌助“摘帽” 该村经过多年的苹果产业实践证明,苹果是农民最好的就业岗位,是农民共同富裕的最好项目,是农村最大的民生工程。发展苹果产业解决了农民的吃饭穿衣,改善了住房条件,孩子上得起学(3亩果园供养1名大学生),有病进得起医院(2亩果园能保证看得起大病)。但苹果产业也是一项多灾多难的产业(鼠灾、旱灾、雹灾、冻灾、虫灾、认识难、培训技术难、投入难、管理难),要抓好这项产业,农民要辛苦,乡村干部更要辛苦,要持之以恒,要坚定不移。苹果种植大户麻聚军,杨塬组人,家有8口人,现有果园12亩,2015年果园净收入10万余元,家里盖起了新房子,出行有了小轿车,他高兴地告诉别人,是苹果让他摘了穷帽,是苹果改变了他的生活,他不会忘记当初乡村干部劝他栽果树的情景,他要感谢党、感谢党的好政策,让他脱贫致富奔上小康路。赵永安,杨塬聂庄人,家有4口人,现有成园7亩,乡上苦口婆心的动员他栽植果树,他当时从思想上并不接受,觉得果树需要劳力,前期投入资金大、见效慢,在乡村干部的再三劝说和引导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家里的7亩地全部栽上了果树,在县果业局和乡果业站的技术指导下,精心管理,现在慢慢的有了收益,2014年套袋9.5万只,今年果品净收入达10万元,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花了20多万元盖起了一院房子,过上了美好的生活,他激动的谈到:“是党的好政策帮了我,我要感谢政府,没有他们的宣传引导,没有他们的培训指导,我不可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

强化培训、提升能力促发展 在苹果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苹果产业发展大总量和技术不平衡,导致农民收入悬殊大,二是配套设施滞后,导致苹果提质增效慢;三是苹果产业劳力短缺,现代化技术落后,导致苹果发展后劲不足;为此,乡党委、政府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充分利用雨露计划和“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大力开展贫困村户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培训。已开展扶贫技能培训班5期,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358人,真正达到了“培训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村,影响一方”的良好效果。“没有果树的技术革命,果农就没有出路”。在果园提质增效上出狠招,下重拳,既有“大改形、强拉枝、减密度、有机肥”新的四项关键技术,大改形120亩,巧施肥580亩,减密度180亩,又有矮化密植新园,积极实施设施化改造,铺设滴灌管道,安装粘虫板、诱虫带、太阳能诱虫灯、防雹网等设施。建立健全苹果保障体系,强势推进产业发展,真正实现通过科学化管理,苹果产业实现富民增收的目标。

目前,杨塬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一班人马正在紧盯精准扶贫的政策机遇,把产业竭力向贫困户倾斜,创新工作思路,真抓实干,艰苦创业,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领全村村民大力发展苹果产业,科学管理,着力在苹果提质增效上做文章,使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换来丰硕的回报,争取在2016年底实现整体脱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