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镇聚焦“七类现象”摆问题力求作风整顿得实效
自全县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开展以来,庆城镇立足乡镇干部工作实际,认真查摆作风“顽疾”,聚焦“七类现象”,力求作风整顿取得实效。
现象一:脑中无事、眼里无活。少数一些干部脑子里不想事、不装事、不记事,整天无所事事,对工作不投入、不敬业,大而化之,图轻松、图潇洒;有的眼高手低,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对上级的决策部署和职责范围的工作不上心、不学习、不研究;有的对眼前的事情和工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反应麻木迟钝,遇到上级领导调研检查,窘态百出,事到临头惊慌失措、束手无策,造成很大的工作被动和失误。
现象二: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少数一些干部对基本情况心中无底、基本数据脑中无数。遇到检查调研时,对职责范围内的情况一问三不知,更有甚者信口开河、破绽百出,睁着眼睛说瞎话;填报表册时,缺项留空,不全面不精准,以致对上报不清、对下道不明,甚至欺上瞒下、极不负责。比如,有的村支书不知道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情况,有的包村领导对驻村帮扶的单位不知晓,有的包村干部对贫困户的基本情况都不清楚,何谈做好工作、抓好落实。
现象三:只说不干、办事无果。少数一些包村领导和村干部,习惯于当“二传手”,以会议贯彻会议、以电话落实文件,致使一些工作在重视中“失重”、在落实中“落空”。对镇党委和镇政府的决策部署的推进力度存在层层衰减现象,责任压力没有完全传导到“末梢神经”。个别干部会说不会干、用说代替干,雷声大雨点小、光打雷不下雨,工作部署头头是道,跟进落实虎头蛇尾。个别干部对领导批示件高接低放,没有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现象四:心中无责、为官不为。少数一些干部履职不到位、服务不到位,职能缺位、责任缺失,虽然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事仍然不好办。少数一些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疾苦视而不见,对群众的事不当一回事,尤其是落实惠民政策优亲厚友、办事不公的现象仍然存在。个别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慵懒散慢、消极应付,一推一动、不推不动。
现象五:能力不够、定力不足。少数一些干部对中央、省市县的决策部署学习不够、理解不深、掌握不透,工作没有思路、干事缺乏套路、推动没有招数,存在想抓不会抓、抓不住要害、抓不出效果的问题。少数一些干部缺乏钉钉子的精神和持续抓落实的韧劲,干工作紧一阵松一阵。比如,一些村(社)对市县多次部署的脏乱差、道路堵塞、占道经营、农村“三堆”、“十乱”清理整治等工作,落实不够、推动不力,致使问题反复反弹,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现象六:推诿扯皮、不敢担当。少数一些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有的见事就躲,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难题就推脱,绕不开推不掉就上交;有的自我开脱,干不成事就找借口,只讲客观原因,不找自身问题,为自己开脱责任;有的甚至以权谋利、吃拿卡要。比如,有些村(社)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信访积案求稳怕乱、不敢直面、不敢解决,致使一些非正常上访问题反复发生。
现象七:执行不严、落实不实。少数一些干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选择性执行、变通性执行、折扣性执行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对中央、省市县纪律规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存在侥幸心理和顶风违纪的现象;有的执行工作纪律不严格,迟到早退、上班玩游戏、开会玩手机,走读现象严重;有的对市县规定的制度机制执行不到位,使一些制度流于形式。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