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怀版
  • 无障碍
  • 政务微信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乡镇动态>详细内容
归档时间:2021/7/30 11:01:59

庆城镇“四个五”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

来源:庆城镇党政办 作者:徐晓东 发布时间:2015-05-12 16:28:34 浏览次数: 【字体:

为了有效解决新环境下服务群众多元利益需求、满足居民生产生活中的多元化服务需要,庆城镇通过整合资源,健全组织,优化队伍,因社制宜,凸显社区的凝聚带动作用,强化党建引领,发挥行业化党建优势,扎实推进平台建设标准化、服务群众精细化、各类活动经常化和社区党建特色化。

做好“五联”:组织联建。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联建,驻区单位选派一名党员干部担任社区支委班子成员,负责沟通、衔接,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构建资源共享、工作联动、共驻共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活动联办。立足社区和共建单位实际,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挖掘文化资源,兴办社区文化事业,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联谊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丰富党员干部和居民文化生活。事务联管。对与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物业、安全、消防、卫生等工作,社区党支部与辖区单位、物业公司密切合作,协调沟通,为广大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畅通舒心的便民服务。稳定联护。健全完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和群防群治体系,形成社区党组织有力领导、社区综治维稳站密切配合、驻区单位与居民群众共同参与公共安全的工作格局,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化解矛盾纠纷,消除不安定因素。文明联创。以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创建为载体,加大公民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宣传牌、宣传材料等一切可利用的宣传载体,广泛进行公共文明指数内容的宣传,培育居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提高居民群众的文明素质。

建强五队:社区“两委”班子队伍。制定系列工作学习制度,规范班子运行。坚持集中培训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定期组织全员培训,努力提高班子成员工作方法、业务知识,提高执行力、协同力、创新力;注重工作实效,加强监督管理,适时召开民主座谈会,听取居民代表对社区“两委”班子在政治素养、执行能力、服务群众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社区工作者队伍。对社区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社区建设、城市管理、领导科学等知识培训,并充分发挥每个干部特长和优势,提升自身服务社区的能力和水平,按照网格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并相应确定承担的业务,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岗用,不断激发干部立足基层,服务居民的工作积极性。社区党员队伍。对社区党员按照职业、年龄特长设岗定责,组织参与社区事务,引导、化解社区矛盾,反映民声诉求,激发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其先锋引领作用。在职党员服务社区队伍。按行业、岗位、特长等职业特点,成立在职党员服务队,在社区认领公益岗位,组织参与政策咨询、技术培训、卫生保障、文化娱乐等活动,为社区服务注入活力。志愿者服务队伍。按照“群众所需、志愿者所能”的原则,广泛吸引辖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参与,成立党员志愿服务小分队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健全五个平台:便民服务平台。依托便民服务大厅和“三站两室两中心”服务平台,做到“一站式审核”、“一门式办公”,深化“民情流水线”工程,优化办事流程,由“等居民上门”变为“主动送上门”服务,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养老托小平台。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托教服务中心。积极为辖区老年人开展助餐、助医、康复辅助、日间照料、医疗保健、法律维权、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精神慰藉等服务;着力抓好“四点半”工程,解决留守儿童放学无人接管问题。文体活动平台。巩固和加强社区老年大学、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精心打造“广场文化表演队”、“院落”文化特色,开展消夏纳凉、传统节日、趣味运动会等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残疾人服务平台。依托社区残疾人协会和康复训练活动室,打造“阳光民生工程”,关心残疾人生活。实施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工程,帮助扶持残疾人就业,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网格管理平台。细化实施网格化管理,将辖区居民每200-300户分为一个格,每个网格相应确定一名干部全面负责,每栋楼有楼长,每个单元有信息员,每天填写《民情日记》,认真录入户籍人口及外来人员私房出租户的信息,完善综治E平台,推进网格建设常态管理,努力营造安全稳定、安定有序、安居乐业的社区环境。

创建“五型”社区:建“学习型”社区。全面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建制度,借助党员远程教育平台、老年大学、文化活动中心等学习阵地,采取多种方式,深入学习时政治要闻和大政方针及惠民强民政策文件,牢固树立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建“服务型”社区。不断优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充分利用辖区单位人、财、物资源优势,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功能,提升集居民管理、物业、文化、养老托小、家政、维稳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水平,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建“活力型”社区。打造“10分钟文化圈”,让群众走出家门就能参与到文化活动中。采取“企业搭台,社区唱戏”的办法,开办书画、戏曲演唱、台球、刺绣、摄影、乐器等兴趣活动班。建“平安型”社区。实施“1+3”网格化管理模式,创新社会管理,组建专职巡防队伍,交叉24小时开展社区治安巡逻,开设温馨调解室,加强辖区小区技防设施建设,形成治安联防电子网络一体化。建“和谐型”社区。积极创建绿色社区、科普示范社区和文明社区,努力把社区建成文化繁荣,环境优美,人民和谐相处的幸福家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