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庄乡“五种模式”创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今年以来,南庄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总体目标,不断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因村制宜,多策并举,大力培植新的集体经济增长点,努力增加村集体可支配收入。同时以新型农村建设为契机,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矮化密植苹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争用四年左右时间,使村级集体年可支配收入过10万元的村达到90%以上,基本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使绝大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能够满足村级组织管理和服务的需要,并逐步建立起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民主监督、管理科学的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针对村级集体经济空白这个现状,我们大力推广“五种模式”,创出了一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一是合作经济引导模式。乡村两级党组织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鼓励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返乡青年、退伍军人等农村优秀人才领头、集体入股的形式创办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体自建、村企联建,建立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统筹发展格局,带动全乡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壮大集体收入。
二是特色产业带动模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中连片土地,由集体从事矮化密植果树栽植,实现农民致富、村集体增收,并以此带动全乡农民发展苹果产业的积极性,早日实现脱贫致富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三是因地制宜发展模式。在全面摸清各村家底的基础上,因村制宜地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乡党委指导各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人才状况和区位特点,制定了本村的集体经济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为每个村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找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四是农村双层经营模式。健全集体与村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实现“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
五是入股分红保障模式。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由每个村的班子成员带头,村民入股的方式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方式,由政府担保贴息,邮政银行贷款,栽植矮化密植苹果100亩,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合作社章程。为了提高合作社成员的积极性,在果树见效益后,拿出收益的40%用于合作社社员的分红,30%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30%用于合作社的基金积累。同时对于现任村干部离任后的分红也有着明确的规定,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目前,以何塬、新庄两村为带头村,已完成了土地流转120亩(其中:何塬流转土地100亩、新庄流转土地20亩),何塬村完成栽植矮化密植苹果树100亩,新庄村正在抓紧栽植中。按照这个模式,争取3年后果树挂果,五年达到丰产,预计每株果树产果120斤左右,亩产10000斤,按照目前行情每斤3元计算,亩产3万元,100亩收入300万元,除去成本年收入在150万元左右,按照之前的分红比列,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45万元的收入,以此辐射带动周边各村,争取七年内使全乡各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普遍达到30万元以上。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