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庄村精准扶贫由“漫灌”向“滴灌”模式转变
7月11日,记者在蔡家庙乡徐新庄村采访时了解到,这个村把党建和精准扶贫拧成了“一股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一线指挥部”作用,使这里的群众利用3年的时间实现了全村整体脱贫。
蔡家庙乡徐新庄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由于地理条件限制,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2013年人均纯收入1890元。
蔡家庙乡徐新庄村党支部书记樊广东说:“群众有养殖的基础,我们村就以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将我们村的养殖业做大做强。”
今年52岁的徐生柱家里有5口人,13亩山地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村两委班子多次上门了解他的想法,帮他家建起了标准化羊舍。
徐生柱说:“帮助我贷了两万多块钱的款,买了20只羊,现在就养羊这一项的经济收入可以达到2万元。”
目前,徐新庄村养殖户达到了60多户,依靠养羊户均收入达到了两万多元,同时,村上还成立新庄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支部+公司+合作社的模式带动群众发展养羊产业,发展社员60多户。
庆城县新庄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樊治斌说:“合作社主要是给养殖户提供统一防疫、提供统一技术培训、提供统一销售,让养殖户没有后顾之忧。”
2015年,村上组织群众外出参观考察,学习苹果栽植技术,鼓励群众发展苹果产业的积极性,全村山地苹果已经发展到了1270亩。村民樊汉民家里有二十多亩山地,主要种植小麦、油菜等农作物,经济效益不好。考察回来后,他把自家的十多亩山地腾出来,栽上了苹果树。
蔡家庙乡徐新庄村樊汉民说:“三五年以后,我也可以一年收入十一二万元。”
基础条件不足是一直制约徐新庄村发展的主要瓶颈,村上依托“双联”和脱贫攻坚行动,积极向上争取,多方筹措资金,改善群众的吃住行问题。
蔡家庙乡徐新庄村徐永宽说:“我们村上这几年的变化特别大,第一个就是水泥路修到我们家门口了,再一个就是自来水也压到家门口了,环境卫生也好了,垃圾箱、垃圾屋都在家门口里。”
如今的徐新庄村环境美了,路修通了,梯田整理好了,群众的致富产业也有了,群众人均纯收入也达到了4860元。
蔡家庙乡徐新庄村李治山说:“连家庭收入加娃娃出去打工,去年在驿马还买了一套房子,花了十几万。”
蔡家庙乡党委书记郭丽君说:“这个党支部也具有非常强的凝聚力,不管是驻村工作队的加入也好,还是群众的大事小情也好,都能够通过群众议事、公开、透明实施的方式,来让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得到落实。”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