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县:就业帮扶“小工厂”助力乡村振兴“大作为”
近年来,庆城县抢抓东西部劳务协作大好机遇,大力发展乡村就业工厂,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带动群众就业创业,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探索发展新模式,创建岗位促就业。坚持以解决留守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为出发点,重点培育扶持小型手工业、工艺品制作、服装裁剪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企业。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多且大部分有刺绣功底和农产品加工技能,但需要照顾老弱幼小不能外出打工的情况,引导红世纪绣庄、晶城粉业等帮扶车间根据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合理调整工作时间,创新“顾家-务农-打工”三不误的工作模式,有效增加了留守妇女和残疾群体的务工收入,得到了广大刺绣爱好者和制粉能手的一致欢迎。两家公司从开始的10余人小团队现在已经发展到固定员工150多人,带动农户35户,年发放工资120万元,人均年增收8000多元。
建设村级小驿站,促进技能传帮带。坚持把劳务技能培训作为群众稳定就业的主抓手,提升技能水平,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加务工效益。引导就业帮扶车间在创造就业岗位,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同时,以“老员工带动新同学”、“师傅带徒弟”的模式,鼓励技术过硬,创新能力强的乡村工匠和老员工返乡回村组建村级驿站,进行线下技术培训和产品制作,现已建成村级驿站32个,带动了更多人员就近就业。同时,通过抖音、快手、视频号、淘宝直播等新媒体平台,线上免费为意向参训和求职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和适宜的工作岗位,线上线下累计培训超过2000人。
拓展销售大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难。坚持将拓宽产品销售、提升群众收入作为落脚点,充分发挥就业工厂在产品销售方面 “领头羊”作用,在拓展销售自家产品的同时,吸纳周边农户零散货品或帮助周边农户带货销售,形成了产销一条线。红世纪绣庄为了解决公司及村级驿站员工产品做得出、销得好,在广东、青海、西安等地设立了6家线下销售门店和淘宝线上销售门店,采取统购统销模式,对定制的旗袍、香包刺绣、针刺工艺等产品,严格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定价,有效解决了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帮助带动1000余人季节性生产制作,带动销售1.2万单,极大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目前,庆城县建成就业工厂7家,实现稳定就业212人,带动周边乡村工匠和农户2000多人发展手工编织、刺绣、工艺品制作和销售。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