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县:以“三元双向”循环模式为引擎,激活县域产业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庆城县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的要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围绕“做大种植业基础、做强养殖业牵引、做优菌业循环纽带”三个关键环节,坚持“抓点示范、以点带面”,持续调优产业结构,大力推行种、养、菌绿色循环农业模式,逐步提高种养规模化程度和产业集中度,全力推进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开发,走出了一条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集群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创新驱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优结构、稳面积,做大种植业基础“支撑”。庆城县紧紧围绕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统筹谋划,精准部署,狠抓农业生产工作。一是抓耕地保护,强农业生产根基。为保障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完成耕地保有量划定101.0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划定84.35万亩。对全县撂荒地逐地块进行核查,2023年共整治恢复种植撂荒地8817亩,有序引导腾退苗木占用耕地4141.34亩,切实拓展了农作物生产空间。二是抓种植面积,保粮油生产安全。按照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庆阳市百万亩复种增量增效工程实施方案》,积极推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耕作制度,不断提升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全力打造粮油生产示范点,今年计划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7万亩,油料播种面积11万亩,其中:复种粮油7.5万亩(粮食5.5万亩,油料2万亩),建设市、县、乡3级复种示范点共45个,为全年粮油增产、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抓产业培育,促农业提质增效。围绕绿色循环农业发展,2023年投入资金802.69万元,创建高户、肴子、白马3个高标准核心示范村,有序推进果园提质增效改造、新优品种嫁接等项目,并实施省级现代农业(苹果)产业园和庆城县苹果产业优势集群项目,推动苹果全产业链发展,创建白马铺镇市级科技示范乡镇1个、市县级标准化示范园9处4080亩。今年继续推广以瑞雪为主新优品种提质增效改造1.23万亩(更新栽植0.43万亩,间伐果园0.4万亩,高接换优0.3万亩,幼园改造0.1万亩),实施“两减一增”基地建设1.5万亩,续建白马铺镇市级现代农业(苹果)科技示范镇,打造市级科技示范点1个、县级科技示范点2个、数字化果园示范点1处,建设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10万亩,苗木繁育基地50亩,巩固提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确保果园面积稳定在25万亩,苹果产量实现26万吨,年产生废弃果树枝条4万吨,为木腐菌生产提供高质量的栽培基料。
扩规模、提效益,做强养殖业增效“牵引”。庆城县按照全市农业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在草畜产业上以“扩畜”为重点,招引奥群公司、埃克森牧业等龙头企业,建成了庆城县现代肉羊“育繁推”一体化产业园,探索建立“20+1”(20只基础母羊,1只种公羊)、“10+1”(10只基础母羊,1只种公羊)投羊组合模式,创建10万只规模养羊乡镇1个(南庄乡)、万只规模养羊专业村5个(东塬、丰台、何塬、六寸塬、新庄),打造特色养牛小镇1个(桐川镇)、5000头养牛专业乡镇1个(玄马镇)、500头养牛专业村2个(柏树、老庄)。依托庆城县奥群牧业公司,今年计划在108个“巩固一批”肉羊合作社和1500个养羊大户推广奥白基础母羊10000只,种公羊500只。招引西安志硕优畜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盘活硕旺、旺辉2个万头肉羊育肥场。以桐川3万头特色养牛小镇为重点,采取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方式,扶持新增规模养牛户300户,新增能繁母牛2300头以上,对全县19个提升肉牛合作社扩规增量。不断扩大牛羊养殖规模,做强养殖业发展基础,为种植业、菌业的循环发展弥补了缺口。
重技术、延链条,做优食用菌发展“纽带”。庆城县成立了食用菌产业研学小组和技术专班,负责食用菌全产业链的打造。支持甘肃鹏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陇东学院合作在驿马东滩村成立食用菌专家工作站,重点开展研究开发、试验推广和技术指导等工作,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术保障。探索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依托龙头企业的成熟技术和稳定的销售市场,由甘肃鹏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前端菌棒生产和后端市场销售,采取“七统一分”管理模式(统一原料采购、统一菌种培养、统一菌棒生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品牌销售,菇农分散生产)和“六大”带农机制(保本让利供菌棒、订单收购包销售、大棚返租带菇农、就近务工促增收、土地流转增收益、技术服务提质效),通过龙头带动,培育壮大食用菌生产基地3处(驿马镇东滩村、高楼镇杨塬村、三十铺镇二十里铺村),带动周边36户群众和驿马镇20个村集体发展食用菌产业,走出一条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产业发展之路。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