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目标再部署 脱贫攻坚同发力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庆城县实现整县脱贫的关键之年,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庆城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部署要求,聚焦基础建设、产业培育、素质提升和机制创新等方面,整合力量,精准施策,计划全年稳定脱贫1.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84%。
一是在补齐短板上集中攻坚。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大力实施“五项基础脱贫工程”,集中解决群众行路、吃水、用电等困难。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实施国道309太白梁—桐川段升级改造,建成玄马柏树—郑家塬等5条46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完善联网路,打通断头路。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成庆城镇西塬村、蔡家庙乡徐新庄村等8处集中供水工程和高楼乡抗旱应急水源项目,新打集雨水窖1843处、小电井1692口,有效解决3.1万人的饮水困难。弱电提质升级工程,完成驿马110千伏变电站建设,改造升级农电线路196公里,治理低电压行政村36个,年底实现自然村动力电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充分发挥农发行易地搬迁2.5亿元项目贷款撬动作用,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采取整体搬迁、灵活安置的方式,建设玄马镇柏树村、葛崾岘二郎山村等20个安置点,年内完成671户2809人搬迁任务。固沟保塬和改土造田工程,实施驿马镇北胡同沟头治理项目,完成梯田建设2万亩、保护性耕作4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12.8平方公里,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在促进增收上狠下功夫。持续加大特色产业培育力度,力争把扶贫产业覆盖到每一个贫困村、贫困户。苹果产业,坚持规模扩张与精细管理同步推进,加快“庆城北五里坡—玄马樊家庙—卅铺曹塬”和“驿马东滩—葛崾岘辛龙口—蔡家庙北岔沟—庆城西塬”两个万亩矮化密植示范带建设,稳步扩大山地、川台地苹果栽植面积,建成千亩集中连片示范点8个,完成新栽3.5万亩。持续推进赤城—白马—高楼十万亩高效管理示范区建设,间伐改造1万亩。苗林产业,采取项目融资、招商引资、合作社流转等方式,完成苗林培育15万亩,建成万亩示范点2个、5000亩示范点3个。瓜菜产业,积极引进高新品种,稳步扩大基地规模,新建钢架大棚1000栋,日光温室10栋。草畜产业,持续抓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年内建成万只种羊基地,发展规模养殖户1000户。积极探索能够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的新机制、新模式,引导新型市场、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吸收贫困群众土地经营权入股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等方式,建立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三是在技能培训上加大力度。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为每个贫困家庭至少培养一个科技明白人,实现培训一技、发展一业、脱贫一家的目标。重点围绕产业开发、科学种养、就业技能等方面,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3.5万人。
四是在精准管理上抓实抓细。定期开展基础资料“回头望”,查缺补漏,纠错整改。不断完善建档立卡。按照贫困户识别程序和标准,对贫困对象进行再核实、再认定,对因灾、因病、因婚等因素返贫的群众及时纳入扶贫对象,对达到脱贫标准、实现稳定脱贫的群众销号管理,真正做到“应进则进”、“应退尽退”。及时更新数据信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录入、谁负责”的原则,对新增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大数据系统管理,对系统中反馈的预警信息及时整改完善,确保平台信息、乡村台帐、农户资料对口一致。完善扶贫工作站室。按照省上“853”脱贫管理办法和省、市精准扶贫基础资料的管理规范要求,逐项逐条完善乡村扶贫站室资料,为扶贫工作提供精准决策依据。融合推进帮联脱贫。充分发挥“双联”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积极作用,协调村组实施帮扶项目,指导农户落实帮扶措施,不断提升帮扶成效。积极引导民营企业、社会团体、爱心人士结队帮扶,最大限度地凝聚帮扶力量。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