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县建立“支部+X”模式助推精准扶贫
今年以来,庆城县按照“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的发展思路,坚持分类施策、因村制宜,发挥农村党组织优势,推进村域组织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机融合,探索建立“支部+X”的发展模式,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发展,帮助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
一是“支部+公司”注入发展活力。村党组织利用土地广、富余劳动力多、产业集聚的优势,先后引进到村涉农企业86家,流转土地3.76万亩,由支部负责农民培训和提供服务,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和产品销售,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2600多人,实现人均劳务收入8000元以上,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白马铺乡白马村党支部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引进金诚果业公司进行苹果、黄花菜等农产品加工销售,提供就业岗位80个,增加劳务收入160万元。
二是“支部+合作社”实现双向共赢。村党组织依托养殖、苹果、苗林等产业,充分利用精准扶贫的优惠政策,逐步探索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支部结对帮扶”、“村集体经济带动”、“能人组团带动”等模式,实现合作社增效,农户脱贫的“双赢”新格局。全县共成立各类合作社332个,其中贫困村成立合作社95个,合作社成立党支部的13个。桐川乡北塬头村由村党支部牵头创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农户以流转土地股权入社,种植中药材42亩,示范带动周边群众种植中药材219亩。
三是“支部+基地”推动规模经营。村党组织以村产业基地为依托,把产业骨干聚集起来,采取统一规划用地、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扶持政策等措施,建成一村一品示范点,带动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促使群众增收。卅铺镇廿铺村党支部立足川区发展瓜菜产业的区域优势,加大资金和技术扶持,流转土地1200亩,搭建大棚1500多栋,扩大种植规模,使草莓和甜瓜成为农民增收的两大品牌。
四是“支部+互助金”破解资金瓶颈。按照“一村一特色”的产业发展思路,先后在17个乡镇办事处贫困面大的村建立了“民有、民管、民用、民受益”74个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采取政府投、企业捐、群众筹的融资方式,对有发展种养等特色产业意向的贫困户提供资金,支持创业,增加收入。目前,全县互助资金协会注入资金992.3万元,吸纳贫困户2031户。
五是“支部+电商”拓宽致富门路。依托全国电商扶贫政策,村级党组织采取“网上订单、网上购销”的方式建立电商平台,对党员设岗定责,收集农户买卖需求,回收特色农产品,统一组织代购销售,把农产品及时转变成商品,增加农民收入。全县目前建成乡镇电商服务站17个,村级电商服务点43个,电商示范店30个,实现网上销售额达到180多万元。赤城乡黄冢子村的电商服务点在网上销售SOD奶蜜苹果,单果达到16元以上,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推动了该村苹果产业发展。
“支部+X”模式为村党支部推进精准扶贫找到了抓手和切入点,成为基层党建促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有效推动了省1+17和市县1+20精准扶贫的一系列政策落地生根。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