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巧用林权催生致富门路
庆城县的贫困村、贫困户大多分布在塬边嘴梢、大山深沟等立地条件非常艰苦的地方,青壮年劳力常年外出打工散落各地,本地出现的老年村、妇幼村、空心村比较严重,土地荒芜现象明显。针对这种情况,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一些贫困村变劣势为优势,巧用闲置的林权入股、分红等措施帮助贫困户催生了一条稳定的、可靠的增收门路,实现了穷山荒山变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一是探索了林权+社会投资的增收门路。积极引导一些社会资本开发利用闲置的山地荒地,采取林地使用权流转的方式,使社会资本与贫困群众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大规模、标准化的苗林生产,为当地群众务工带来了机遇,为他们的稳定增收打下了坚实地基础。
二是探索了林权+合作社分红的增收门路。全县涌现出了一大批有规模、有品牌、有竞争力的专业合作社,他们投资经营林业的积极性高,从承包经营几亩、几十亩林地发展为长期流转几百亩、几千亩的荒山经营权,从小片荒山荒坡开发利用发展到以林为主的多种经营。合作社采取群众自愿的方式,有些还与社员建立了长期“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合作社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带动型比较大,有些分散的贫困户栽植的苗林也可以搭上合作社销售的便车,他们领着群众走上致富的道路。如翟家河乡共和、店户等三村在庆城县柏景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栽植油松5万多亩,共计资金1千多万元。
三是探索了林权+荒山造林的增收门路。将荒山造林与贫困户产业培育结合起来,与农户签订了林权开采和管护协议,明确了群众的权益和责任,使群众看到了增收的希望,提高了自觉管护的积极性。今年以来,全县共完成荒山造林15.59万亩,为2800多户贫困群众创造了稳定的增收渠道。
这些贫困村的实践证明,明晰的产权制度和收益制度能够提高贫困群众创业致富的积极性,要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充分将贫困户的闲置资产、资源挖掘出来、利用起来,走出一条资本和各种生产要素深度融合的致富路子。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