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让玄马镇326户群众告别贫困
如今,在玄马镇,群众致富的理念新了,致富的脚步快了,广大农户争相学技术,找项目,致富奔小康的劲头空前高涨,随着为贫困村配置的扶贫“菜单”逐村、逐项的深入实施,一大批扶贫项目在贫困村遍地开花。
今年31岁的老庄村王胜东由于世代务农,全家就靠几亩山地维持生计,2011年,一场大雨又将他家的两孔窑洞冲毁,对于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王胜东妻子张巧梅说:“我们下面的庄破的,有几个窑洞都渗了水了,人也住不成了。”
就在王胜东一家人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时候,“双联”行动给他家送来了福音,“双联”干部多次来到他家为他“投肥料、找贷款、搞养殖,传技术,让他们两口子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张巧梅说:“给我们担保的妇女贷款,也没有利息,贷了两万元,我们买了些羊,羊也发展的很好。”
三年来,王胜东家的10只山羊发展到了42只。
张巧梅说:“这两万块钱也还上了,今年又贷了五万,建了一院地方,想成立一个养殖合作社,我们这日子越过越好了。”
玄马镇林沟村由于远离城镇,交通不便,吃水一直是困扰当地160多户群众的老大难问题。王湾自然村的邹恩福说起这一话题,显得特别激动。
邹恩福说:“蓄下水来人就这样担水,舀水,开始的时候拿驴驮水,就是抽水还要排队。”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双联”单位多次走访调研,并向省市争取项目资金,将这一水源地进行加固整修,让当地群众用上了干净充足的泉水。
邹恩福说:“现在方便的多了,最起码人来不排队了,拿管子抽就行了,两个三个机子来拉上些走就行了。”
“双联”行动中,玄马镇的11个省市县联村单位、178名联户干部以产业发展为抓手,确定了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环境整治等6个方面78个帮扶项目,目前已完成75项。
玄马镇党委书记袁博说:“创新的提出了“三联一包”责任制,具体内容就是每个“双联”干部除搞好“双联”工作之外,联系一个产业大户,通过产业来带动群众奔小康致富的目标。”
目前,玄马镇10个贫困村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326户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30%的双联户人均收入达到全镇平均水平。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