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县立足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推进精准扶贫
“531”稳定脱贫工作模式明确提出,推进精准扶贫,要抓住培育增收产业这个重点。但是,产业的培育,一味靠政府上扶贫项目,一心要政府大包大揽,行吗?我县创新模式,立足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推进精准扶贫。
为了给农民多找条致富路子,马岭镇将发展苹果产业当作“富民工程”,从2009年到2013年,每年9月“白露”一过,乡村干部便进村入户,动员群众种冬麦时预留地块。第二年开春时,政府掏钱投苹果树苗,组织群众挖树坑。可这样,马岭镇12个村里只有七八户栽苹果树。原因在哪?这里的群众不会栽,不会管,也不愿信政府说的,毕竟他们种的乔化苹果树,七八年后才挂果。镇还是这个镇,村还是那些村。去年到现在,马岭镇苹果一下种到了1万多亩。
马岭镇李家塬村李培录说:“把这个土地流转出去就是为了栽苹果树,宜川的人来到这个地方帮助我们群众发家致富,七、八年之后,苹果挂果我们也可以把这个经营回来,年轻的人也可以出去外面打工也可以挣钱。”
李培录说出了问题的关键。去年到今年,从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来了40多名果农,在镇里流转了8886亩土地栽植苹果树。在他们看来,马岭镇一带通风透光,土地肥沃,海拔纬度比他们那里更适合种苹果。
陕西省宜川县张伟说:“我们到这的主要目的是六、七年以后苹果生产带动周边老百姓知道苹果能卖下钱、能赚钱,能带动他们搞这个苹果产业。”
在他们的带动下,如今马岭镇群众自发栽植了5000多亩苹果树。
李培录说:“一斤苹果是4块多钱,一亩地产1000斤苹果的话,你算下来要多少价值呢。”
贫困人群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除了大力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社,用市场的办法帮助贫困户学会闯市场外,庆城县还探索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业设施等资源资产参股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让懂市场会经营的人带领他们脱贫致富。玄马镇充分利用宜林荒地,把林木种苗产业当作加快精准扶贫的朝阳产业进行培育,招引玄马籍在外创业致富能人王富林注资2000万元成立兴林合作社,采取“育苗式造林”和“造林式育苗”的方式,大力发展苗林结合培育产业。
兴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富林说:“咱们一亩地卖上100棵树,一棵树挣30块钱,一亩地下来就是3000块钱,25000多亩下来就能卖7000多万。”
王富林采取“合作社投苗栽植、农民土地入股、收益三七分成、农户负责管护”的形式,流转了村里280多户村民的2.5万亩宜林荒山、种上了一株株油松、云杉、刺槐。如今,已绿化了5000亩荒山。
王富林说:“除了给老百姓30%的分成,咱们还能挣个四五千万,前景是比较好的。”
后期苗林培育成熟后,群众可参与苗林销售分红,户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