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怀版
  • 无障碍
  • 政务微信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庆城动态>详细内容

庆阳苹果果真好的“科技密码”(四)
——庆阳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地合作发展苹果产业探析

来源:陇东报 作者:闫慧 发布时间:2021-03-29 10:00:04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获

  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玄马镇樊家庙村是庆城县小有名气的苹果专业村,要说牛年谁家的苹果卖得最“牛”,村主任樊宾强最乐呵:“春节前买家追在屁股后面要果子,一个都没剩下,一箱24个卖120元,论个卖。”

  2020年,樊宾强种植的6亩瑞雪苹果卖了13万元,“去年富士苹果价格不理想,好点的果1斤能卖上3块钱就算不错了,平均每亩收入也就1万多元。”

  樊家庙村是庆阳市典型的靠果业发展实现脱贫摘帽的村子。樊宾强在村上担任了20多年的村干部,他说:“前多年村民以种植小麦、油菜、玉米为主,新农村盖起来了,人都住进去了,可日子还穷着呢。”

  2015年,樊家庙村确定为全县“万亩果带”片区,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樊宾强开始谋划全村发展苹果产业,争取早日实现脱贫。2016年至2018年,樊家庙村用3年时间新栽植苹果树面积达2600多亩,主要以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为主。

  “到了2018年,我们这批果园就有了收益,最高每亩收入过万元,当时我自己的5亩果园收入了6万多元,极大地提高了村民们发展苹果产业的积极性。”樊宾强说。

  如今,苹果产业已经成为樊家庙村名副其实的富民增收产业。截至目前,全村果园面积达到3800亩,其中,瑞雪种植面积400多亩,除此之外,还推广种植了瑞阳、玉华早富、烟富8号、蜜脆、金世纪等新品种。

  樊宾强说:“当时,很多村民不愿意栽果树,因为传统乔化果园苹果价钱低,年景好的时候也就一斤两块多钱,而且果园难管理,机械又进不去。而新建果园采用矮化密植,最大的好处就是便于机械操作和管理,省时又省力,挂果早见效快。”

  这两年,樊家庙村种植的矮化密植苹果树基本都达到丰产,随着年年不断新栽以及品种结构调整,果农们逐渐接受和认可了这些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

  2018年9月,樊宾强带头成立了果业合作社,社员30多户,其中建档立卡户29户,还有30多个建档立卡户在合作社务工,干得好的“熟练工”年收过万元。

  “村上产业发展起来以后,老百姓自己给自己打工、自己务果,有产业有收入,咱们这乡村就能兴旺起来。”樊宾强说。

  据庆阳市果业发展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全市有24849户建档立卡户98349人栽植苹果树10.1万亩,苹果产业为建档立卡户提供人均纯收入941元、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1640元。

终审:谭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