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苹果果真好的“科技密码” (三)
——庆阳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地合作发展苹果产业探析
深耕
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建站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筛选适应的品种,再把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果园做出个样子给大家看,通过‘现身说法’把农民的思想观念转变过来,让他们更快地接受新事物,从农业生产当中获得更好的收益。”高华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肩负着试验研究、示范推广与人才培养三大任务。
依托西农大的科研团队力量,庆阳引进了瑞阳、瑞雪、蜜脆、秦脆、嘎啦、爱妃等几十个新品种,通过早、中、晚熟品种的合理搭配,逐步优化苹果的品种结构,丰富市场供应。其中,瑞阳和瑞雪这两个优质晚熟的苹果新品种表现尤为突出,这是由赵政阳专家团队培育多年,通过国家审定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苹果品种。
“瑞阳这个品种的培育从1997年就开始第一批杂交试验,之后做了四五遍杂交试验,前后大概花了20年的时间,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早果丰产性好,两年就能结果,三年就能丰产。而瑞雪是黄色的特色品种,香味浓郁,果肉脆,耐贮性好。目前这两个新品种在庆阳已经实现规模量产,效益是富士果园的两倍,2020年上市销售100多万斤。”高华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建站以来,示范推广了以“间伐改形”为主的老果园提质增效技术、现代苹果旱地矮砧密植栽培技术、旱地果园肥水调控与高效利用技术等多项新技术,成立了“庆阳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组建当地专家团队为产业发展服务,为当地培养专职科研人员和农民技术员100多名,指导果园生产和管理。
“以科技力量驱动产业实现跨越发展”,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庆阳市政府、庆城县政府开展校地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
据庆阳市果业发展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苹果树栽植面积达到177万亩,挂果面积达到84万亩。目前已建成25个万亩苹果片带,形成了以董志塬为主的10个优质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全市年产鲜果90万吨、产值45亿元。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