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千年农耕文化 打造全域旅游生态村(三)
——庆城县庆城镇药王洞村旅游开发助推村庄发展调研报告
农民变市民:城乡无界限,日子有“钱景”
走进庆城县山水凤城小区,只见成栋的小高层林立,小区内绿草如茵,行道树整齐排列在道路两旁,绿荫遮道,假山嶙峋,小桥下流水潺潺。小区的住户中,有96户是药王洞村村民。李增林和许芳夫妇就是其中一家,他们是药王洞村后沟组村民,家里有4口人,在村上征迁过程中,他家在山水凤城分得单元房。2020年8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李增林家,137平方米的大房子装修豪华、陈设精致、一尘不染,女主人一个人在家,男主人则休闲钓鱼去了。得益于村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如今李增林和许芳夫妇与其他搬进庆城县山水凤城小区的村民一起,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在周祖陵山上,提起眼镜农家乐,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眼镜农家乐在距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不到2000米的小院落,每到中午后,这里的食客就络绎不绝。经营这个农家乐的,就是药王洞村药王洞组的柴相楠和辛巧存夫妇。
“我们最早在周祖陵景区门口摆摊卖凉皮,后来游客多了,有人提出想吃手工面,我们就把他们领到家里去做面吃。当时还住在窑洞里,后来我们靠卖凉皮的钱在庄子上面盖了两间平房,开起了农家乐。2012年景区建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的时候,征了10多亩地,我们用征地款扩建了院落,农家乐的规模也更大了。”辛巧存说。掐指一算,柴相楠夫妇开农家乐已经有19年了,他们每年的收入在三四十万元。如今他们在县城买了两套房,前后买了两辆小轿车。
药王洞村党支部书记李怀宝说:“经过发展,药王洞村的城镇化率达80%以上,通过征拆补偿、自行购买,在县城有住房的村民占半数以上,汽车拥有量达90%以上。”全村产业从以前单一的种植业发展为种植、建筑、旅游餐饮、商贸、运输等大规模产业,各个产业的占比分别为17.83%、34.82%、27.23%、12.77%、7.35%。2013年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之时,村上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282人。通过全域旅游开发和系列帮扶措施,截至2019年底,全村脱贫摘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万元。
2018年,“魅力中国城”省直媒体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九九艳阳天”栏目组在药王洞养生小镇完成录制拍摄。小镇每年还开展庆阳周祖“岐黄杯”登山比赛、庆城县旅游文化周系列活动,使药王洞村的知名度和村民文化品位得到提升。
走进药王洞村村史馆,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描述了昔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城郊村,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的新村。“一句话,还是党的政策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让我们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如今这些目标我们村已经实现了。”李岁月铿锵有力地说。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