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怀版
  • 无障碍
  • 政务微信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庆城动态>详细内容

庆城县“345”工作法扎实推进农村土地规模流转

来源:庆城县委政策研究室 作者:刘一博 发布时间:2015-09-07 16:38:42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庆城县把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围绕“苹果、草畜、瓜菜、苗林”四大主导产业开发,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广、以点带面的方式,探索形成了“345”土地规模流转工作模式。

“3”:“三换三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推广换租模式,使农民变工人。支持合作社与农户直接洽谈,承租土地,发展特色产业,并培训、聘用土地流转农户作为主要劳力,使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既可在合作社就近务工,也可外出打工创业,在获取土地租金收益的同时增加劳务收入。

二是推广入股模式,使农民变股东。鼓励山区群众以林权地、撂荒地入股农民合作社,集中连片发展万亩苗林基地、林下兼作套种、草畜一体化养殖等产业。合作社负责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经营,群众参与管护,收益按约定比例分成。使农户与合作社、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有效调动了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大地增绿、土地增效和群众增收。

三是推广先租再回购模式,使农民变经营大户。引进客商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每年每亩3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1.2万亩,建成标准化苹果园。土地流转价格每10年增加100元,流转土地的群众可入园学习生产经营管理技术,也可依附果园务工换取劳务费,产业发展风险由客商承担。第11个年份以后,农户可从合作社回购或承租果园,使农户获得技术并重新获得经营权,促进创业致富。

“4”:四种不同经营主体推进产业开发。

一是龙头企业引领型。积极引进工商资本和先进科技服务改造传统农业,实行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实现工业与农业的高起点对接和深度融合。如庆城镇引进甘肃稻香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西塬村流转土地栽植矮化密植苹果树1000亩,成立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村党支部流转土地48亩,双方合作社达成托管协议,通过换、托、帮的“服务换服务”模式,实现村党支部与合作社双赢。

二是合作社带动型。采取土地入股收益分成、土地出租合作经营、合作社指导农户自主经营等形式,吸纳农民持地入社、农民就地务工,将流转的土地统一规划、集中经营,创建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如太白梁乡德旺养殖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形式流转土地1000亩,合作社统一平整地块、购买草籽和肥料,统一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种植优质紫花苜蓿,所获牧草由农户与合作社按5∶5比例收割,既解决了地块零星分散、耕作收获不便的难题,又促进了草畜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村级集体创业型。由村“两委”流转土地,发展主导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如马岭镇马岭村后湾党支部采取“家家入股、户户投劳、统一经营、按股分红”的经营模式,带领全村群众统一经营,共同致富。全村156户群众,前期户均投资1万元,规划建设占地1000亩的观光采摘园,目前已经投入资金200万元,建成了占地260亩的葡萄采摘区。

四是生产大户经营型。由具有一定资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种养能手或专业大户,流转土地、创办家庭农场,因地制宜发展粮食、草畜、瓜菜等短期优质高效产业。全县注册家庭农场14个,其中:种植农场9个、养殖农场2个、种养结合型农场3个。

“5”:五大保障措施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一是政府引导。县上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意见》、《庆城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完善农业经营体制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工作重点、扶持政策及保障措施。县乡均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土地流转工作机制。同时,积极开展土地流转政策宣传,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和干部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的集中宣传,加大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及业务知识宣传力度。

二是政策支持。制定出台奖补政策,扶持规模经营主体,支持农村土地流转。近年来,全县共争取省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扶持项目7个,到位项目资金30万元,为4个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各争取配备了办公设备。

三是项目支撑。积极整合产业扶持、土地整理复垦、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等项目资金,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创建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目前,全县已通过土地流转建成各类农业示范基地34处。

四是金融扶持。动员涉农金融机构,增设服务网点,扩大服务范围,打通金融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并用足用好双联贷款、扶贫贴贷等政策性贴贷资金,支持土地流转、集约经营,壮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产业扶贫双联支农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及“果真好”、“菜农乐”、“蒜上盈”、“扶贫资金担保”、“小联保+大联保”等资金1.2亿多元。

五是规范管理。在健全规范县级流转中心、乡镇站、村级点三级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加强业务指导和服务,严格按照信息收集、信息发布、对接洽谈、签订合同、合同鉴证、登记备案、资料归档、纠纷调处8个基本程序指导土地流转。统一使用全省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示范文本,指导双方对接洽谈和合理确定流转方式、价格、期限、收益支付方式等内容,规范合同签订及鉴证工作。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在试点乡镇建立了纠纷调解室,及时排查、受理农村各种矛盾纠纷,形成了“乡村调解、县级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制,充分维护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法权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