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怀版
  • 无障碍
  • 政务微信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庆城动态>详细内容

庆城县:“生态绿”和“庆城蓝”

来源:庆城县林草局 发布时间:2020-08-12 08:40:13 浏览次数: 【字体:

  遍山苜蓿,满目青山是近年来人们对于庆城县的第一印象。从过去的荒山荒地到现在的碧水蓝天,庆城县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并且经历了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过去我们这个工作是真不好做,老百姓们的草原生态保护意识都比较淡薄,更谈不上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我们是一户一户走访,一家一家去跟他们讲解,后来除了有草原生态奖补政策,我县的草产业也发展起来后,老百姓们越来越理解这个事情,并且参与到保护家乡草原生态中来。”蔡口集乡党委书记李霞对记者说。

  蔡口集乡是庆城县积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发展饲草产业很典型的例子。从2011年开始,庆城县全面落实了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积极推行草原承包,落实禁牧制度。9年来,累计为禁牧农户发放草原生态补奖资金7000多万元。到2016年,庆城县开始大力实施牧草良种补贴项目、转变草畜牧业发展项目、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项目等草原保护修复项目工程,项目完成后,人工种植陇东紫花苜蓿9万亩,不仅有效治理了部分已垦撂荒及退化草地,同时也为发展养殖业储备了天然饲草。

  “现在实话比过去轻松多了,有我们村上合作社的支持,通过流转土地,我们既可以种植苜蓿获取耕种费用,同时又可以自己搞养殖,也解决了自家羊吃草的问题。现在我们这儿啊,地更绿了,水变清了,天更蓝了,家庭收入也增加了,过去哪想到现在家乡能变得这么好。”蔡口集乡周家塬村村民周俊清是实实在在享受到生态保护和草产业发展的农户之一。

  近年来,庆城县牢固树立“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理念,将草原生态保护工作贯穿脱贫攻坚、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各个领域,坚持不懈实施草原生态保护项目,通过封山禁牧、补植补播、人工种草等措施,用可持续的“生态绿”换取更加持久的“庆城蓝”,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推动了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更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良好基础。

终审:余东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