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怀版
  • 无障碍
  • 政务微信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庆城动态>详细内容

庆城县坚持“四个不摘”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

来源:庆城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作者:岳红伟 发布时间:2020-04-03 09:05:21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以来,庆城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央及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持“四个不摘”政策,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保持定力攻难关

  持续强化组织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及省市相关工作会议精神,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扶贫工作责任制和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双组长”制,实行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扶贫工作和五级书记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全县上下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和最大的责任,以最大的决心、最大的精力、最大的投入施力精准扶贫,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逐级细化攻坚责任。严格落实《庆城县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细化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抓责任,强化向上联络、科学谋划部署,强化左右协调、凝聚工作合力,强化对下督导、推动“三个落实”(即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细化县级干部联乡督战责任,坚持一线工作法,深入村组、农户开展调研、走访活动,一线督导所联乡镇脱贫攻坚工作;细化专责工作组落实责任,落实专责工作组月调度制度,研究破解工作难题,督促工作落实落细;细化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持续抓好本系统、本行业脱贫攻坚政策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监管及相关问题整改,做到了责任到岗、任务到人。

  严格实行挂牌作战。研究制定了《庆城县挂牌督战打好贫困歼灭战的工作方案》,在县级层面,按照县级领导联系乡镇的原则,对951户3574人“三类”贫困困难人口(其中未脱贫人口194户708人、存在返贫风险的脱贫监测人口259户1085人、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498户1781人)进行挂牌作战,逐户审核“一户一策”方案,协调落实工作措施;在部门层面,按照工作职责,对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补偿、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搬迁等重点工作实行挂牌作战,落实行业扶贫措施;在乡镇层面,对“三类”贫困困难人口实行双帮扶制,在原有帮扶责任人的基础上,由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负责人、包村负责人开展一对一帮扶,逐户落实脱贫措施,确保年底贫困人口脱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二、坚持摘帽不摘政策,紧盯目标抓落实

  统筹推进项目建设。按照《庆阳市加大扶贫资金投入保攻坚补短板强监管的意见》,保持县级财政投入脱贫攻坚力度不减,县财政安排42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用于脱贫攻坚。坚持财政涉农整合资金力度不减,目前已完成财政涉农资金整合1.45亿元(其中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926万元、天津帮扶资金3580万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1000万元),其中已安排扶贫资金1.09亿元,安排产业发展、技能培训、教育扶贫、安全饮水提升、村组道路硬化等扶贫项目24个,已安排的24个项目已开工5个,开工率20.8%,完成资金支出5417万元,资金支出率49.3%。

  全力落实“一户一策”。严格落实既定扶贫标准和政策,坚持精准发力,分类施策。对贫困人口,持续推进“四类分类法”,其中对一、二类贫困户,引导继续在“一户一策”扶持项目菜单中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种养殖项目,实现脱贫致富;对三、四类贫困户,按照“331+”产业扶贫模式,入股“331+”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参与利益分红,实现有组织的产业化带动脱贫。对边缘人口(不包括特困供养人口),按照“每人5000元,每户不超过2万元”的标准,鼓励在“一户一策”扶持项目菜单中选取适合自身发展的种植、养殖、就业等项目(不享受配股入股政策),通过发展产业、劳务输转等增加收入。全县新增制定边缘户“一户一策”498份,制定完善贫困户“一户一策”11155份,进一步提升了脱贫攻坚质量。

  全面提升数据质量。对照国务院扶贫办135项数据清洗规则清单,协调公安、人社、教育、残联等部门,对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的229条建档立卡问题数据进行了核实,对36条问题数据进行了修改,另外193条问题情况属实,无需修改,做到了基础数据、致贫原因、脱贫措施、脱贫成效真实准确。加强建档立卡数据与行业部门数据的分析应用和共享,及时对扶贫对象信息变化情况进行采集更新和补录完善,实现了户籍、教育、医疗、银行、农村低保、残疾人等信息与贫困人口信息有效对接。

  三、坚持摘帽不摘帮扶,凝聚合力补短板

  开展“六查三讲一提升”百日行动。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组织各级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对全县所有农户,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新识别人口、返贫人口、边缘人口和脱贫监测人口及遭受大灾、罹患大病等突发变故的特困群众,开展了“六查三讲一提升”(六查:即查收入达标情况、查饮水安全、查教育扶贫、查健康扶贫、查住房安全保障、查易地扶贫搬迁;三讲:即讲习近平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讲先进典型和致富典型、讲农业实用技术;一提升:即提升“一户一策”落实成效,巩固脱贫成果)百日行动,驻村逐户摸排弱项短版,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管理、销号落实。全县累计举办习近平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先进致富典型集中宣讲153场22955人次,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53场13535人次,排查整改“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问题77条,实现了工作落实无死角、政策落实无遗漏。

  强化驻村帮扶。按照《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切实做好驻村帮扶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帮扶责任人到户帮扶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各级帮扶干部采取电话联系的方式,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宣讲精准扶贫政策、摸清脱贫攻坚短板、掌握群众发展意愿、制定完善“一户一策”,实行网格化管理,全力落实到户帮扶责任。坚持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不撤,从2月10日开始,组织驻村工作队到村参与疫情防控、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开展冲刺清零排查、协调落实扶贫措施、帮助解决突出问题,做到了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目前,全县154名驻村工作队员已全部到岗开展工作。

  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紧紧围绕“六大任务”,主动作为,精准对接,扎实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发展。人才交流方面,继续实行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双向挂职交流机制,南开区3名挂职干部、25名专业技术人员到我县开展工作,我县选派3名党政干部、80名专业技术人才到南开区交流学习。资金使用方面,今年天津市南开区落实我县帮扶资金3580万元,目前项目计划已下达,正在抓紧施工。劳务协作方面,天津市接受我县贫困人口务工47人,其中返岗35人,新增12人。产业合作方面,去年天津援建的2个“扶贫车间”已全部复工,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24人,目前已返岗17人。消费扶贫方面,借助“甘货进津”平台,大力推介“庆州壹品”品牌,销售苹果、小杂粮、黄花菜等农特产品46万元,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物资捐赠方面,南开区红十字会捐赠10万元,天津市到我县挂职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捐赠3800元,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四、坚持摘帽不摘监管,着眼长远求实效

  巩固拓展“3+1”冲刺清零成果。聚焦遗漏隐患和盲点死角,开展“双排查”,全面排查漏项缺项,强化动态监管,实行清单管理,及时补齐弱项短版,巩固拓展冲刺清零成果。义务教育有保障方面,健全完善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完成4所寄宿制学校和13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任务,全面落实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实现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不辍学。安全住房有保障方面,完善农村住房安全状况动态监测机制,及时排查鉴定因灾和自然新增危房,通过实施危房改造或其他有效措施,6月底全面完成改造任务,全力保障农村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基本医疗有保障(医疗部分)方面,持续加强乡村医疗机构建设,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提升医疗救治和服务能力,贫困人口慢性“四病”患者有效管理率保持在90%以上,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基本医疗有保障(医保部分)方面,持续巩固建档立卡贫困户医保参保率,落实落细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做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贫困人口全覆盖,未享受基本医保参保资助政策的贫困人口落实参保资助政策。饮水安全有保障方面,坚持建管并重,对水源不稳定、冬季冻管、调蓄能力不足以及水源水质不达标等饮水工程进行改造升级,新打机井2眼,更换、延伸供水管道413公里,完成自来水入户2000户,进一步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扎实开展“5+1”专项行动。聚焦产业、就业、村组道路、易地搬迁、兜底保障等决战重点,靠实责任,倒排工期,销号管理,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产业扶贫方面,大力发展畜禽(牛羊猪鸡)、苹果、饲草、中药材、瓜菜等优势产业,配套发展“五小”产业,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培力度,持续推进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和农业保险,创建62个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完成各类农业实用技术人才1.5万人次,持续拓宽贫困户收入渠道。就业扶贫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培训精准扶贫劳动力2600人,完成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任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1万人以上,实现劳务收入11亿元以上,扶持引导扶贫车间提质增效,力争全县扶贫车间吸纳劳动力就业不少于800人,稳步提升劳务收入。村组道路建设方面,在全县153个行政村全部通油路(水泥路)的基础上,实施自然村道路硬化18.3公里、县乡道安防35公里,养护管理农村公路632公里,新建漫水桥3座,维修危桥3座,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出行条件。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加快补齐大型安置区配套设施短板,加大拆旧复垦复绿力度,强化安置区社会管理,推动后续扶持和群众产业就业工作稳步提升,持续巩固提升搬迁质量,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兜底保障方面,统筹运用综合性保障措施,全面推进兜底保障任务落实,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编密织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全面排查整改各类问题。突出问题导向,在全面完成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2018年国家和省上考核反馈问题整改的基础上,扎实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2019年度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各级督查检查、民主监督、审计监督、媒体暗访、信访举报核实等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制定整改方案,建立工作台账,全面解决脱贫攻坚“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终审:谭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