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县:“五个突出”全力推进产业扶贫
今年以来,庆城县按照“脱贫抓产业、产业抓主体、主体抓覆盖、覆盖抓达标、达标抓效益”思路,大力推行“331+”产业扶贫模式,全力推进产业扶贫,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突出增收产业发展。紧紧围绕肉羊、苹果两大主导产业和黄花菜、中药材、白瓜籽、万寿菊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贫困群众能够直接受益、短期见效、持续增收的特色产业,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截止8月底,全县累计栽植苹果树919亩,间伐改造老果园4683亩,完成果园托管5200亩,建成5000吨果品保鲜库1座,带动467户贫困户务工就业、入股分红;种植中药材1014.5亩、万寿菊12556亩、黄花菜498.1亩、白瓜籽4069亩,新建蔬菜大棚279栋,带动3000多户贫困群众发展种植产业;养殖良种牛712头、良种驴29头、能繁母猪109口、良种鸡2660羽,发展30只以上养羊户168户,完成养畜暖棚33座,种植紫花苜蓿3750亩、饲草玉米25000亩,带动600多户贫困群众发展养殖产业。
突出龙头企业培育。采取以奖代补、项目补助、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用地、金融信贷等政策支持,在扶持发展中盛羊业、新洋丰果业、大唐黄花菜、嘉辉食品、同泰药业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今年引进组建甘肃大西川瓜菜有限公司、庆阳古庆州草业科技有限公司、庆城县智合农业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4家,进一步提高了扶贫产业衔接市场、抵御风险、带动脱贫的能力。完成中盛产业园二期、三期建设,建成羊舍88栋,湖羊种羊存栏20000余只,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连结方式,带动全县81个肉羊合作社、4500多户贫困户开展湖羊托管繁育养殖,项目建成运营后,可养殖湖羊基础母羊10万只,年出栏30万只,实现年产值50亿元,销售收入20多亿元,利税6亿元,带动农民增收3.2亿元。
突出合作社建办。按照“四个一万”(即贫困户配股1万、贴息贷款1万、羊舍补助1万、合作社流动资金贴息贷款1万)“四项补贴”(即每个合作社补贴1套饲喂机械、补贴种羊保险、补贴购羊贷款和流动资金利息、补贴种公羊采购资金)的扶持标准,在2018年已建成的18个“331+”合作社规范运行的同时,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专项扶贫资金、东西扶贫资金和银行产业贷款1.56亿元,新建改建肉羊合作社63个,带动贫困户3500户,目前已建成62个,建设羊舍8.4万平方米,23个合作社完成进羊8100只。采取培训提升合作社带头人能力、选派合作社辅导员、促进合作社抱团发展、健全完善利益衔接机制等方式,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注销及办理注销公告的合作社131家,全县规范运营的合作社达到855家、运营较规范的117家、运营一般的437家,进一步提升了合作社发展质量和效益,有效发挥了合作社带动作用。
突出分类施策。持续推行“四类分类法”(根据劳动力能力状况和收入来源,将贫困户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有劳动力且有技术的贫困户,第二类是有剩余劳动力且可输转的贫困户,第三类是有一定劳动力可打零工的贫困户,第四类是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对一、二类贫困户,完善落实“一户一策”到户产业扶持政策,通过提高产业经营和就业创业能力实现稳定脱贫;对第三、四类贫困户,重点推行“331+”产业扶贫模式,通过政府配股的方式,入股龙头企业、合作社参与利益分红,实现有组织的产业化带动脱贫。今年累计落实产业到户资金3075.98万元,其中“以奖代补”的方式落实资金1433.98万元、“以物代补”的方式落实资金622万元,入股配股资金1020万元。
突出农业风险防范。积极实施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工程,在继续推行现有10个中央补贴险种和苹果、中药材2个省级补贴险种的基础上,新开油料作物、育肥猪等中央财政补贴险种和肉牛、肉羊、高原夏菜、设施蔬菜等“一县一品”特色险种,实现了贫困户农业保险全覆盖,有效化解了贫困群众在产业扶贫中的风险,保证了扶贫效益。今年共完成农业保险17.36万亩,投保资金1500余万元,截止8月底,累计理赔330万元,其中商业性肉羊和六大产业肉羊理赔55万元、肉牛理赔14万元、基础母羊理赔44万元。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