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怀版
  • 无障碍
  • 政务微信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庆城动态>详细内容

为军服务 为兵解忧

来源:陇东报 作者:李彬 发布时间:2019-04-24 09:12:00 浏览次数: 【字体:

庆城县是一片红色热土,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属于陕甘边区的组成部分,是三八五旅驻地,有着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

2018年10月,甘肃省民政厅、省军区动员局确定在庆城县开展“为军服务、为兵解忧”试点工作。庆城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部署要求,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探索出了“12358”工作模式,让军人军属事务有保障、服务有平台、活动有阵地,打通了服务保障军人军属“最后一公里”。

筑牢试点工作之基

什么样的“保障”,才算是真正“没有后顾之忧的保障”?试点工作一开始,如何保障试点工作的开展,困扰着所有人。

“全省开展试点工作的只有两个地方,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庆城县人民武装部政委郭光明告诉记者,他们既感到使命光荣,也深觉责任重大。

“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得到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庆城县人民武装部部长孙启涛说,经过人武部汇报衔接,庆城县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领导分别任组长、副组长,组织、政法、公安、财政、教育等15个部门为成员的“为军服务、为兵解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两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并在新成立的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工作协调督办和落实。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最终探索形成了“12358”工作模式,创造了“两为”工作的亮点经验。

“‘12358’中‘1’就是工作领导小组这一套班子,领导小组统管、办公室具体指导、成员单位联动,夯实了工作组织基础,有这样的保障我们才能放心去做、放手去干。”郭光明说,领导小组的成立,为庆城县推动“为军服务、为兵解忧”试点工作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领导小组成立后,我们迅速梳理出21条‘为军服务、为兵解忧’服务台账清单,细化了保障措施,有效推动了工作落实。”庆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郭自彬告诉记者。

树牢试点工作之本

“爸,我去问过了,镇上现在有专门的军人军属工作人员,他们会上门来采集信息的。”今年3月,60岁的退伍军人何乾旺,终于不再为行动不便不能去采集信息而发愁了。

“两为”服务对象分布散、人数多、情况杂、需求广。“服务军人军属,让军人军属‘最多跑一次’,为军人军属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才是我们这次试点工作的目标。”郭光明说。

据悉,试点工作中,庆城县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设立了军人军属服务中心,由双拥办主任担任中心主任,承办军人军属来访咨询、政策宣传、诉求办理、困难救助等事宜,发挥受理、协调、督办、反馈等综合服务作用。在试点镇玄马镇挂牌成立了军人军属服务所,由乡镇分管退役军人事务的领导担任所长,并在政务大厅设立服务窗口,配备4名专职工作人员,承办来访受理、技能培训和军人军属优抚政策宣传落实、兵役登记、便民服务等工作。在柏树村设立了军人军属服务站,由村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站长,做好军人军属优抚服务工作。

“在设立机构的同时,我们抽调各相关部门的业务骨干,成立了业务骨干队伍,在玄马镇招募成立了一支志愿者队伍。”郭自彬说,“12358”工作模式中的“2”和“3”,就是指业务骨干队伍、志愿者队伍“两支队伍”和军人军属服务中心、军人军属服务所、军人军属服务站“三级架构”,这让退役军人活动有场所、诉求有渠道、解困有平台,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员的工作网络,打通了服务军人军属“最后一公里”。

“替父亲来咨询的时候我还怕找不对地方,一进服务中心大厅,看见军人军属窗口,就跟吃了‘定心丸’一样。”何乾旺的女儿何珊告诉记者,特别感谢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真没想到会这么方便,跑一趟就解决问题了。

丰富试点工作之魂

“虽然退伍回到了家里,但在部队养成的习惯一点没变,每天来这里活动锻炼,仿佛又回到了军营。”在玄马镇军人军属服务所,记者见到了前来活动室锻炼的退伍军人张利康。他告诉记者,自从有了这个场所,他和四五个退伍回来的战友每天都会来这里活动锻炼。

有了县、乡、村三级机构,庆城县统筹部门职能,搭建了宣传教育平台、素质提升平台、就业创业平台、权益保障平台和精神文化平台“五大平台”,丰富试点工作实践载体。

“每年‘八一’建军节的时候,镇上还邀请我们退伍军人到服务所里看节目、参加联谊。”玄马镇退伍军人王斌说,看着乡亲们围着他们老兵,军人的荣誉感油然而生。“国防教育、政策查询、技能培训、军属座谈、节日联谊,这些活动都在军人军属服务所里开展,让这里成为‘军人军属之家’。”玄马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权向荣告诉记者。

“我们把试点工作和常规工作结合起来,开展新兵家庭大走访、送喜报、挂光荣牌匾、‘最美退役军人’评选、矛盾清查化解、健康义诊、帮困送温暖、送文化进军营八项活动。”郭自彬介绍说,“五大平台”“八项活动”构建起了“12358”工作模式的最后两项内容,让军人军属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为53名退伍返乡士兵培训驾驶技能,为用人单位推荐退役军人126人,在22个医疗机构实行军人和退役军人挂号费减免政策,协调安排14名特困军属在乡镇创办“扶贫车间”就业,向1410名优抚对象发放优抚补助780万元……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折射的不仅是庆城县推行“12358”工作模式取得的成效,更凝聚的是党和政府对军人军属的关心挂念。

“当兵是我的荣耀,以后我想让我的孩子也去当兵。”退伍军人黄浩文告诉记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