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县“554”模式掀起人居环境整治热潮
庆城县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重大决策部署,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国道211线环境综合整治要求,以国道211、244线庆城段沿线为重点,探索推行“554”工作模式,辐射带动全县交通主干线通行环境、沿线风貌大提升、大转变。
突出“五个重点”,实现“五个增强”
一是突出整体布局,高位谋划增强“推动力”。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带队、下沉一线,组织相关部门和乡镇,通过实地调研、座谈访谈、召开现场会议等方式,谋划部署、专题研究国道211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县上制定了《国道211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成立了由县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行业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进一步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强化推进措施,明确推进时间,切实做到了领导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
二是突出整治目标,聚焦重点增强“战斗力”。以道路改造维修、设施排查维护、清淤除污为重点,提升道路质量和路面环境;以拆除违章建筑、残垣断壁、废弃建筑等为重点,整治沿线建筑乱象;以持续推进“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为重点,改善沿线城乡环境;以规划市场、停车场、归集整理电线网线等为重点,规范集镇商户经营;以补植补栽、整形修剪、树畦修整为重点,绿化美化沿线环境;以沿线边角地块为重点,实施村庄小微景观和公共绿地建设,提升沿线风貌水平。
三是突出属地负责,部门联动增强“凝聚力”。按照“属地负责、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全面提升”的原则,实行“县级统筹、乡镇抓落实、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乡村振兴、交通、农业农村、林草、公路段等责任部门积极沟通对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整治工作合力。各责任部门和相关乡镇已制定了行业领域和区域具体整治方案,扎实有序推进综合整治工作。目前,违章危旧建筑拆除、边沟治理、清淤除污、三堆清理、树畦修整等各项整治工作已全面开展。
四是突出督导检查,压实责任增强“执行力”。组织县直相关部门成立联合督查组,采取随机抽查、重点督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开展联合督导,督促乡镇和相关部门落实整治任务。对督导发现的重点区域、突出问题,按照现场谋划、专题研究、跟踪问效的方式,直至问题得到彻底有效解决,切实将责任落实到位,增强整治行动执行力。
五是突出宣传发动,带动引领增强“影响力”。通过村民微信群、发放倡议书、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宣传整治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组织融媒体中心通过信息报送、集中采访报道、开设专栏等方式,深入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有效激发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在全县营造“户户谈整治、村村比进展、乡乡搞创建”的浓厚氛围。
强化“四个结合”
一是与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组织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深入村组农户,在向群众宣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相关政策的同时,向群众宣讲改善提升乡村风貌、户容户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向群众讲清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政策措施,切实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二是与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相结合。探索推行党建引领乡村治理“361度”模式,建立积分银行,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积分量化管理,村民凭积分兑换牙膏、洗衣粉、肥皂等生活用品。建立人居环境“红黑榜”制度,通过积分量化和群众评议,开展月度、季度、年度人居环境评议,上榜群众全部公示亮相,真正通过红脸出汗激发群众干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示范引领,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赞,群众跟着党员干”的良好局面。
三是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成立以包村干部、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伍,全面整治孤寡老人、生活困难、残疾人家庭等室内院外脏乱差现象,切实以户户干净促进村村整洁。
四是与常态工作相结合。结合河道治理、水源保护、厕所革命、四好公路建设等工作,积极清理马莲河、环江河、柔远河流域河道垃圾,稳步推进户厕改造提升,对各级公路路肩、廊道绿化、道路标线、破损路面进行综合治理,全面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