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怀版
  • 无障碍
  • 政务微信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南庄塬村第一书记马维斌精准扶贫工作记述

来源:庆城县扶贫办 发布时间:2015-12-09 14:23:40 浏览次数: 【字体:

  庆城县土桥乡南庄塬村是一个不起眼的山沟贫困村,这里的群众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乡亲们仅靠种庄稼维持生计。县委、县政府时刻关心着这里群众的脱贫问题,选派具有丰富养殖经验和养殖技能的畜牧站干部马维斌同志到这里担任第一书记。马维斌到村任职后,经过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为当地群众确定了一条林下生态养鸡的致富门路。可是,蓝图要变为现实总需要一个曲折的过程,如何能使自己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是个最大的难题,他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三个切入点,领着群众走上富裕之路。
  一是提振群众致富信心。要“脱贫”先“扶志”。他初到南庄塬村,村干部和群众说的最多的总是坑坑洼洼的山区土路、年久失修的小学教室、散落各地的青壮年劳动力和大山大沟等,他们认为这个地方之所以穷,是因为立地条件艰苦,是谁也改变不了的现实。可是他却认为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新鲜、环境优美,群众勤劳朴实,是个生态食品生产不可多得的好地方。于是他一户一户上门做群众工作,一条一条帮助群众分析,领着他们外出考察学习,转变思想观念,提振发展林下经济的信心。同时,他积极调解群众纠纷、帮助残疾人解决生活困难、争取资金维修学校、引导破产养猪场恢复经营等工作,用实际行动和真实感情感化和折服了一大批群众,群众从心里相信他,愿意听他的话。
  二是帮助群众寻找门路。针对村民用传统的方式种地,零散的养殖,自给自足,效益微薄,产业发展裹足不前的现实,他结合自己多年来成功的养殖经验,为村里定了发展林下果园养鸡的产业方向,即一个长期产业(山地苹果)和一个短期产业(生态放养土鸡)的深度融合的循环产业。创建了“1+40”持续增收脱贫模式,即1个产业合作社至少带动40个贫困户的模式,村上成立大顺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力丹苹果栽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目标是每个贫困户栽3亩山地苹果,放养300只生态土鸡。每年放养2茬土鸡600只,每户养鸡纯收入2.4万元,年人均纯收入新增6000元,2016年底,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可接近9000元。到2020年,户均养到1000只土鸡,贫困户养鸡纯收入可达到8万元,人均养鸡纯收入2万元,实现小康水平。目前,土鸡长势喜人,成活率达到99%以上,平均体重在4斤以上,再有2个月就能出售。
  三是传授群众致富技能。养鸡的难点和重点就在于防疫,他正好是一个防疫的好手、老手。利用自己对科学养鸡及疾病防治的技术专长,开展了“送资料、送科技、送鸡苗、送成果、培训农业实用技术”为内容的“四送一训”活动,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提供技术12项,培训养殖能手300人,发放实用致富信息及政策宣传资料1520份。他既开药方,又配药,采取在实践中讲理论的方式传授群众技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他把群众装在心间,群众就把他拥在中间,坚决的跟着他走、跟着他干。截至目前,共发展养鸡户290户,其中161户贫困户全覆盖。马维斌通过带动土桥乡南庄塬村发展林下果园养鸡富民强村产业,领带贫困群众走出了一条“企业联户经营、农户抱团增收”的精准扶贫新路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